抢抓“牛鼻子”,赢取竞争先机—— 从制造到“智造” 绵阳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绵阳晚报 2021-09-25 11:47 大字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黄小芹)近日,在高新区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长虹新能源绵阳锂电项目现场如火如荼,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极板制造等设备安装调试,两条生产线同时进行组装,预计10月投产,正式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3亿只锂电池,实现产值10亿元。

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长虹新能源绵阳锂电项目由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19.58亿元,2020年4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完成主体封顶,7月设备陆续到场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我们会加快推进项目投产,投产后订单将实现满产满销。”四川长虹杰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个项目共有四条线,预计在今年10月底设备就会全部到位,整个生产线将全部完成,力争今年底实现产能完全释放,2022年底实现年产能2.6亿只的目标。”

同样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另一边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后,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这样的总装生产线工厂有9条,一年可完成600万台个性化产品订单的生产,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

从1973年8月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到1979年从日本引进并建成我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从2018年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建,到2020年1月“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老牌国企长虹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转型升级步伐,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如今,不仅有长虹、九洲等众所周知的龙头企业,还有京东方、惠科等重大项目在绵落地生根。从“制造”到“智造”的背后,是绵阳集中精力大抓工业,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加大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向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手抓增量招引,依托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积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产业配套率,促进集群集约集聚发展。

当前,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谁能抢抓住智能制造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这场革命的引领者,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在际华三五三六公司新式作训服智能化生产车间里,4列2米多高的智能吊挂流水线上,一件件半成品、成品作训服“行云流水”般在各工序间流动,崭新的模板机、缝纫机等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行,机器人沿着规定路线自动运输裁片……智能化生产随处可见。

今年4月,该公司建成全国服装行业首条新式作训服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项目从原材料裁剪、裁片分发、产品制作到成品下线,采用大量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和先进应用软件,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程可视化生产操作,综合劳效提升25.8%。

企业转变的背后,智能化、数字化作用功不可没。绵阳重点围绕大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等任务,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数据是力证。2020年,全市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1%;30个国家、省级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8.4%。

如今,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绵阳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纷纷开展智能化转型,让传统制造业这棵“老树”不断发“新芽”、开“新花”。

新闻推荐

垃圾及时清运、裸地变绿地…… 绵阳这些角落正在悄悄改变

本报讯(张付芳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兰建春实习生王傥)提升后的道路更加宽敞明亮,路标更加完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现象不见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