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晓阳(绵阳)
【译文】
孔子说:“早晨懂得了真理,要我当天晚上死去也可以。”
【读记】
孔子论“道”以本章最为有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也十分有名,当代美学家王朝闻即以此取名。
同整部《论语》言简意赅的风格一样,在这短短几个字里并没有说明“道”是什么。有些注本也对此一言不发。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除有一句简单的译文外,对本章一个字都没有注。是不好注解,还是不需要注解,还是不值得讲解,笔者无从知道。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朱子眼中的“道”,似乎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有些类同于西方的真理。
杨伯峻和李泽厚均把“道”翻译为“真理”,笔者的译文也是遵从他们。
钱穆的《论语新解》把“道”仍译为“道”,没有用现代词汇注解它,他认为:“道,人生之大道。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否则生而为人,不知为人之道,岂不枉了此生?若使朝闻道,夕死即不为枉活。”
上述几位的注解都强调了“道”的迫切性。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认为:“这是非常著名的篇章,宗教性特征极强。因为它联结生、死问题。”李泽厚引《中庸》说“恐惧其所不闻”,即害怕浑浑噩噩过此一生而未能“闻道”,这就等于白活了一辈子,岂不严重也哉。
子安宣邦在《孔子的学问》中对这个“道”解释得比较清楚,我们可以参考。他说,“道”最初的意思是“路”,引申的含义即具有公共的或者说普遍性特质的“道理”“道路”,也即任何人都以此为依凭的规范。“道”还意味着一种方法,如果人们循此以行,就能够抵达目的地。更进一步说,作为人们倚赖的正确的道理,“道”意味着“正义”“义理”。从追求者的角度看,就是“真理”。老子称此真理为“道”,是宇宙最究极的根本所在。同理,人所依靠的某种重大的东西,也被称作“道”。
子安宣邦在《孔子的学问》中还援引了日本另一位学者涩泽荣一的解释:“我们必须注意,孔子说这句话,只是要教导我们应当把‘道’视为即使用生命去换取也不为过的事物,而不是为了怂恿我们真的这样着手去做。”与我国学者多数强调“道”的急迫性不同,涩泽荣一的解释把重点放在了“道”的重要性上面,认为孔子此言是将“道”视为具有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价值的东西。
这里的“闻”不是简单地知道、听到,而是要懂得、明白、理解。
(本文选自《论语读记》,王晓阳著,2021年6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新闻推荐
绵阳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7762个,注册志愿者达到91.34万余名,成立了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