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创新主体实力整体跃升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若雪)“矿热炉烟气余热锅炉”被认定为2020年度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去年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57.97%……一张张证书、一组组数据展现了四川陆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长的荣耀。
作为一家生产节能环保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投资建设的年产值1.5亿元各类余热锅炉制造生产线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业废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是公司的核心项目,现在获得专利18项、软著6项。”陆亨科技工程师彭家华介绍,技改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降低了用户生产能耗,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陆亨科技的发展壮大,是绵阳市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激发创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动能,关键在于创新主体。近年来,绵阳市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培育更多优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组数据可以窥见绵阳培育创新主体的决心:2020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总数达到446家,认定申报数、净增数与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75家。
“从支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到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再到遴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强、成果转化效益好、高成长性的企业,重点引导和支持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科技型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帮扶,绵阳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服务”机制。
当前,绵阳正处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如何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出部署。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绵阳市围绕“谁来创新”分类施策并形成合力。省部共建“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组建5支研究团队,累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193家。
“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6项!”西南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设在西南科技大学内的四川首个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500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200余项。
成绩的背后与绵阳市抓创新主体培育的思路分不开。绵阳市坚持抓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大主体”,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在科研院所方面,大力推进“招院引所”,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提升绵阳科技创新水平。在高校方面,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在绵高校由教学型大学向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型,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作用。在企业方面,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和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打造绵阳企业的“科技高峰”。同时,实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打造绵阳企业的“科技高原”。
新闻推荐
分类管理盘活人才资源 职级公务员管理“新征程计划”统筹选派工作启动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桥臻)8月31日,市委组织部召开2021年职级公务员管理“新征程计划”统筹选派工作对接会,推动首...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