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菜地荒河滩 变身城市新家园
数据点击
城建
从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1985年,全市城镇人口为52.22万人,占比11.3%,农村人口为417.92万人,占比88.7%;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为251.51万人,占比51.66%,农村人口为235.31万人,占比48.34%。
数据解读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绵阳市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更多人享受到了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敏实习生陈露
■小康见证人:沈建明(沈家坝北街社区党委书记)
排列有序的房屋,焕然一新的广场,居民们灿烂的笑脸……近日,一个雨后清晨,记者走进游仙区富乐街道沈家坝北街社区,感受自然和谐的社区氛围和居民的幸福生活。
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园景象。“以前的沈家坝,一半菜地一半河滩,村民很多住着草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才建瓦房。”沈家坝北街社区党委书记沈建明说。
今年67岁的沈建明是土生土长的沈家坝人。“三十年前,沈家坝还叫沈家村,大家都还在种蔬菜。”沈建明告诉记者,1992年游仙建区,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在城郊乡一家企业干出了名堂的沈建明被调了回来,担任沈家村村主任。
刚上任的沈建明和班子成员合计,觉得要从根本上改变村貌,唯有发展壮大经济。于是凭借之前在企业积攒的经验,在政府的支持下,沈建明开始带领村组干部办起了成板厂、电子加工厂、铸造厂。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沈家村村民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从沈建明的办公室窗口望去,是一排整齐的居民房。“当时让大家修建房屋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劲。”沈建明介绍说,“我们从1993年开始动员大家统征统转,1995年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2013年,我们社区的拆迁改造才结束。”
1995年,沈家村改名沈家坝。“农村那几年刚刚包产到户,大家都不愿意失去土地,所以工作特别难做。”沈建明回忆,直到1998年,第一批自建房起来后,才把大家的积极性带动起来,“第一批房屋修建好了以后,就可以出租了,大家都看到了好处。”
“条件越来越好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居民的素质问题。”为了快速提高沈家坝居民素质,开阔大家的眼界,沈建明决定,必须要让大家安装有线电视。沈建明说,“那时大家都没钱,安装有线电视要好几百元,我们就通过集体资金补贴的方式为居民安装有线电视,一户补贴百分之五十,居民自筹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短短半年时间,有线电视已经在沈家坝得到了普及。
除了电视,沈建明还动员大家主动安装天然气,一步一步过上城市生活,“2000年左右,我们依然采用集体资金补贴的方式动员,每户补贴1000元。”沈建明说。
2018年,沈建明提出要在沈家坝北街社区建立家风家训文化广场。“征集了130余条家风家训,建成了‘富乐人家勤廉持家’家风家训文化广场”,沈建明说,通过“沧海桑田、红色记忆、沈氏八训、百家齐聚、日新月异”等九个板块,把昔日“菜地+荒河滩”建成今日新家园的奋斗历程展现出来,引导党员居民自觉养成孝老爱亲、诚信友善、勤俭持家的好家风。
2019年,沈建明发动社区居民捐赠了390余件老旧物件,建成“乡愁记忆馆”,不仅社区居民经常前来参观,还吸引了外地的居民、学生、租户参观。
近年来,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秧歌舞蹈队、文艺小分队、太极拳队等,时常开展各类文娱、志愿服务活动,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舒心惬意。
提起社区的变化,沈建明满怀憧憬地说,“我们居民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社区越发展越好。”
新闻推荐
□李强(绵阳)有一种“第一次”,叫残奥开幕式现场每一位参赛者的名字都能看得到。8月24日,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开...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