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建起自己的多肉王国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2-18 06:29 大字

宋康琳和她的多肉产品。董瑶瑶 摄

□赵丽娟 本报记者 罗敏

“现在给大家介绍的这株叫昂斯诺,这个品种叶片呈圆匙状,先端急尖,呈莲花状紧密排列……”春节期间,在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街子场多肉种植大棚里,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90后返乡创业青年宋康琳忙着通过直播向顾客推荐她种植的多肉。

今年27岁的宋康琳是绵阳人,因为大学时对多肉的“一见钟情”,开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从大学寝室的阳台到家里的小院,再到现在的多肉种植大棚;从全家上阵当快递员、包装员,到如今组建了9人的团队,宋康琳创业的第7个年头,其多肉大棚占地达10亩,多肉品种达410余种,共计70余万株,年销售额近百万。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那是刚上大一的一个假期,在淘宝上发现了这种植物,觉得好可爱,在得知大学所在城市的郊区有种植它的大棚后,便和同学去了现场。”没想到这一看,宋康琳便爱上了,“入手的第一盆是姬玉露,3厘米多的主头,2个侧芽,花费了50大洋!”

因为喜欢所以开始了多肉事业,但创业初期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喜欢。“2016 年春天,我投入10万元购了一批种子回来繁育,有客户准备花100万元包走那批苗,因为舍不得犹豫再三拒绝了,结果寒潮来袭,所有的苗都在那次寒潮中冻死了。”宋康琳说。

那次经历,让宋康琳意识到自己农业相关知识的匮乏,也意识到既然自己要从事这项事业,就不能再局限于喜欢,于是她除了继续新品种培育,也开始着手周边的批发和网络零售。

拓展业务开启创业新征程

为了照顾好多肉,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宋康琳搬到了农村。“住在村里,可以节约两个小时的路程,我就可以多点时间来研究新品以及和客户交流。”宋康琳说,现在基本上一周回城一次,主要是为城里的客户送货。

“白天要忙着在棚里帮客户选品、配货,解答各种问题,晚上回到家整理多肉照片,制作网宣文案,发布新品,并和客户、爱好者们交流,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态。”自从开始从事多肉,宋康琳也开始探索植物软装领域:“多肉的销售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每到冬夏两个淡季,我就会带着团队外出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了解行业发展。”

今年,宋宋已经做好了新打算:“过了农历新年,我会带一组团队去云南进行优质多肉培育,通过抖音直播主攻零售,街子这个大棚就重点做批发业务。”目前,宋康琳在昆明租下了一个3亩的棚,计划投入20万元打造优质多肉:“高品质多肉目前在国内比较短缺,而云南的气候是植物们天堂,我相信那里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新闻推荐

记录精彩,传递节日欢乐瞬间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敏)春节期间,在绵阳市民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不时拿起相机定格下一幅...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