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宜居宜业幸福画卷 绵阳市“十三五”城市建设综述

绵阳日报 2021-01-11 08:36 大字

“新一环”通车、二环路实现全线闭合,为绵阳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了有力支撑。(视觉绵阳蒲滔摄)

□本报记者兰建春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翻开绵阳“十三五”期间的城建篇章,看“城”绩,绵阳城区建成区从125平方公里拓展到约167平方公里,5年增长33.6%;话“城”果,新区有机生长、组团协调发展、旧城双修更新,加快打造中心城区“300平方公里、300万人口”的高品质宜居城市有了硬支撑。

四通八达的路网、整洁雅致的街景、秀美亮丽的生态、便捷舒适的公共设施……目之所及,风景如画,这座幸福之城的一点一滴,都传递着人民至上的温度,都印记着绵阳逐梦前行的铿锵足迹。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无不深刻感受到绵阳令人骄傲的积淀过往、催人奋进的当下作为、充满期待的发展未来。

科学规划拓展空间新区有机生长

一月的绵州,寒风凛冽。在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则是一片盎然绿意。

河堤沿线生态绿地打造效果初现:河边绿地各种高大乔木灌木和花卉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多种花卉竞相开放,河道边健身绿道蜿蜒前行,座椅、公厕、停车区、路灯等配套齐全……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健康廊道正逐渐显现。这里几年前还是荒地,如今成了滨河绿带的城市公园。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是绵阳市近年来在科技城新区打造的重要民生实事。工程西起高新区原河边镇晏家堰,东至安昌河与草溪河汇合处,全长约18公里,工程一标段已建成投用。如今,这里正成为市民们周末休闲出游的打卡地。

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绵阳市立足打造一个“生态至美、科技至伟”的城市新区和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坚持生态打底,五年来,共实施生态项目19个,其中,安昌河综合整治一期、草溪河京东方示范段基本完工,金家林科研园区总体环境提升工程、安昌河草溪河支流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完工,新区景观岸线、生活秀带逐渐靓丽。

遵循新区“有机生长”,优先布局市政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五年来,已建成新区“四纵四横”骨架道路35条,共38.2公里;全长33.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正加快建设;建成各类道路配套管网超过200公里。如今,依托京东方项目的新区南翼启动区已全面建成,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全面投产。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园区正式开园。曾经的荒地正蜕变为将承载100万人口、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新引擎。

优化布局畅通内外组团协调发展

家住西科大的刘杰明是经开区一家快递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工作追求“快递畅达”的他过去常常遭遇上下班“肠梗阻”的苦恼,“最近的路就是沿着长虹大道南北穿城,20多公里路要走差不多1个小时。走二环路快一点,但距离超过35公里……”最后,他干脆在经开区租房住下。去年,随着新的一环路和二环路相继通车,刘杰明选择多了起来。现在他首选路线是跨青义涪江大桥,走新建的205省道、顺着一环路直接到三江大桥,“时间几乎省了一半,路程也近多了,回家比以前方便多了。”刘杰明说。

曾经,绵阳城区因主城区功能过于集中,城市交通不完善,造成居住在组团区域的居民进城不便,也弱化组团发展能力。针对这些问题,五年来,绵阳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通过开展“交通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排水防涝补短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城市组团功能。

五年来,科学城大道、双碑大桥等项目全线通车,剑南路、绵兴路、剑门路、安昌桥等83条(座)城市道路和桥梁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改造新建城市道路451.47公里。科技城大道二期、东西第二干道、横九路、滨河南路改造、科技城涪江大桥、九创高架桥等项目相继启动,绵阳城区建成区道路面积率由2015年底的12.93%提升到2020年底的16.16%。

特别是2020年,伴随“重构一环、贯通二环”的全面通车,一环路由15.8公里拓展为24.8公里,二环路实现闭合后,全长约57.6公里。这两条环线大格局拉开城市框架,将散落的城市组团聚拢,大幅缓解了城市拥堵,惠及数十万市民出行,更是将高新区、进出口加工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经开区、科创园区等近10个产业园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环城经济带,重塑城市发展空间。

组团间“骨架路网”日臻完善,再通过引导医疗、教育、购物、公园等宜居配套服务拓展延伸,优化城市资源匹配,逐渐缓解老城区人口环境压力。五年来,游仙区富乐东原实验学校、科创园区玉泉路小学等一批学校相继落成;核医学中心、中医院经开区分院、市儿童医院等投入试运营。

此外,绵阳市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五年来,人民公园、西山公园、富乐山公园、南山公园相继改造提升,城区77公里的城市生态绿道和11个街头小游园串绿成线。小枧湿地公园、科技城人才公园等成为了城市新景观。完成6条轻微污染水体治理,新建雨污管网200余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12%,居全省前列。城在林中、路在绿中、绿意葱茏、移步见景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提升品质改善民生旧城双修更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绵阳市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拉框架、优组团”,同时注重“提品质、增内涵”,力求精雕细琢,匠心筑城。

绵阳丝厂家属区是4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乱搭乱建,车辆停放杂乱无序,管道、线路、住房渗漏等问题较普遍。目前,该小区改造即将完成,外观红砖墙面引人注目,年代感十足,解决了防渗水问题。小区内部管线、绿化提升同步实施,还新增了停车位。

民以居为安。丝厂家属区的改造提升是绵阳市实施“旧城双修”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旧城双修更新的主要抓手,一步步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136个棚改项目,累计新开工38270套、基本建成36386套,约为10万住房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五年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开工1267个,完工900个,改造面积约873.9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5.61亿元,受益群众约28.25万人。

为提升城市整体品质,绵阳市组织编制了《绵阳市市政道路建设技术导则》,结合绵阳城市标识(LOGO)的推广应用,在建设城市家具、样板路、样板巷、样板工地、样板游园中,同步融入绵阳历史文化、美学元素,打造“景观化”“绵阳范”城市家具。同时,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完成涪城路中段和南段、建设街、青年路、五四路、科技路、梅花东西街等道路的提升和改造,提升市民行走和行车的舒适感。

城市建设既要面子,更要“里子”。五年来,绵阳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城市内涝点,集中力量分批整治一环路绵吴路口、科委立交桥下、长虹大道阳光新城等10余处内涝点,取得积极成效,解决了片区市民多年的“心病”。

五年城市建设,是度量绵阳发展步伐的醒目路碑,也是记录绵阳成长的重要载体。未来,绵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新闻推荐

极寒天气公交加强保障让市民出行无忧

本报讯(记者尹秦)受寒潮影响,绵阳市近日出现剧烈降温。为了应对极寒天气,市公交集团公司提前准备、周密部署,多措并举让市民在...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