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码头

绵阳晚报 2021-01-10 09:59 大字

◎赖红梅

走在杨柳依依的安昌江边,穿过车水马龙的江边公路,走进弯弯曲曲的绿道中,突然发现一座黑色的大理石坐标矗立在婆娑的绿荫中,像一道墙壁,把安昌江和身后林立的高楼隔离开来。在这座大理石坐标上,“碳码头”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赋予了这座大理石坐标名字和身份。此时,他不声不响,任汽车在身旁奔驰,任风声和树叶在枝头嬉闹,像闹市中的一位隐者。

仿佛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我情不自禁地来到“大理石”的身旁。在一棵棵浓密的树荫下,黑色的大理石光洁明亮,碳码头三个字在大理石坐标上面熠熠生辉,与周围灰黄的泥土形成对比,像一只黑色的天鹅,昂起高贵的脖颈,默然地望着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碳码头坐标旁边有这个现代化城市中罕见的篱笆,一丛丛野玫瑰窈窕地站在篱笆边,新绿的叶子,粉红俏丽的花朵,在微微的风中轻轻地颔首,是那样的靓丽而又矜持,像一位身穿红花绿裙的少女。紧挨着的河堤上,站立着一排排柳树,风中的柳枝长袖善舞,飘逸的柳絮在空中漫天飘飞。这靓丽的背景,更衬托出碳码头的肃穆和庄重。此时,他像一位慈爱睿智的老人,沉默地望着高高的河堤、绿绿的柳枝、飘飘的柳絮、蓝蓝的安昌江……他安静望着这一切,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璀璨的亮光。

我肃立在他的旁边,作为一位外来者,我猜不透他的前世今生,他被竖立在这里,是为了铭刻一段久远的历史,还是为了一段难忘的记忆?面对着我的疑惑,他依然闪着谜一样的亮光,神秘地回应着我的好奇。风呼呼地从树叶中走过,仿佛是流逝的时间。我蹲下身来,轻轻地拂去他身上些许的尘埃,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他冰凉的肌肤仿佛在诉说着逝去的时光、流走的岁月,只是我听不懂他的语言。

这时,走过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到我面对碳码头若有所思,他也停下来,站在不远的地方。他转身望着不远处的安昌江,两眼放空。一会儿,他收回目光,对着我微微一笑,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对我说:“你知道碳码头的意思吗?”我缓缓地摇了摇头,一脸迷茫。

跟随着老人的记忆,我思绪的脚步也开始蹁跹起来。

这里原来是一个码头,名字叫碳码头。碳码头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朝,上个世纪早期,陆路运输还是肩挑车推的落后时代,水路航运因此变得十分繁荣。那个时候,碳码头是安昌江上最热闹最壮丽的河段,从北川、安县生产出来的木炭源源不断地进入绵阳,又从碳码头络绎不绝地进入绵阳的千家万户,陪伴着当年的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

那时候,安昌江上船帆点点,船工号子喊声震天。碳码头四方平台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碳码头旁边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巷子——碳码头巷,那是当时绵阳最繁华的巷子。巷子里人来人往,客商云集,茶馆、旅店、碳铺、菜店和饭馆更是人头攒动,生意兴隆。那时候,这里不仅是绵阳的外滩,更是绵阳名副其实的取暖基地。

如今,时代的脚步铿锵走来,碳码头消失了,四方平台也已经无影无踪。现在,在碳码头消失的原址留下一座碳码头大理石坐标,记录着那时的荣光、那段曾经的过往。安昌江早已恢复了他的清秀平静,河水在无垠的时间里流淌,成了各种鸟儿依恋的家园。往日平台的上面已经耸立起了一座巍峨的人行大桥,在桥上看落日晚霞,成了这里一道著名的风景。每当晴天黄昏的时候,人们纷纷来到桥上看晚霞翻卷,看落日辉煌,看江面涟漪……

碳码头巷也消失了,如今碳码头巷的一端,在百盛左侧车辆进出的路口,竖立着一座宽大的指示牌,上面有醒目的标记“碳码头巷”。虽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没人阅读他的名字,但是他依然矗立在那里,倔强地记录着曾经的老街和曾经的繁华。碳码头巷的另一端在人行桥的河堤下,现在已经是一处休闲广场。广场上空是葱葱茏茏的油麻藤,像绿色的溪流在空中蜿蜒“流淌”。广场地面用瓷砖铺成了一幅巨大的太阳图腾,“图腾”圆圈外是八个红色的三角形,象征太阳的万丈光芒。在这里,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人们都会在那里翩翩起舞,用舞步诉说着生活的安宁和美好。

碳码头虽然消失,老街虽然消亡,但是这里繁华和热闹依旧,百盛和富安两座标志性建筑从这里拔地而起,如今的百盛富安,已经成了绵阳这座古老城市经济繁荣的地标,续写着往日的传奇,传承着旧日的辉煌。

时代的脚步依然马不停蹄,时间的风铃依然猎猎作响。过去的碳码头已经远去,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道厚重的记忆,成为绵州地方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如今,为了记忆这段历史,在安昌江畔,矗立起这座碳码头大理石坐标。曾经的千言万语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褶皱中,曾经的繁华已经落下帷幕,唯有他已经化成一段永恒的记忆,化成了一张时间的面庞。

他静静地矗立在这里,默默地看着四时的变迁,听着安昌江上鸟儿的歌声,望着西岸河滩上林立的高楼……每当夕阳穿过茂密的树林,千年不变的光芒照射在黑色的大理石上,照射在“碳码头”三个精美的大字上,碳码头大理石坐标就显得那么明亮、那么庄重,那闪闪的光芒仿佛是来自岁月深处的眼眸,深情地凝望着这块美丽的土地。

晚风习习吹来,夕阳依然挂在西边的天幕,黑色的大理石反射着夕阳的光芒,仿佛是隔绝时空的对话。树叶沙沙地响着,仿佛在说着过去的故事。时间的风轻柔地吹着,轻柔地抚摸着这里的一切,轻轻地歌唱着,歌唱着……

新闻推荐

皂角铺车站 600人冬夜鏖战6小时!

皂角铺车站即将升级为物流基地,信号楼设备搬迁调试中,值班人员提醒过往列车。本报讯(记者黄小芹/文胥江/图)经过600多名技术...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