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癌症防治工作怎么做 肿瘤学大咖绵阳“论剑”
家庭与生活报讯(记者 王丹)12月27日,来自国内众多肿瘤学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绵阳,围绕“防癌抗癌 基层先行”主题,共同交流和展示肿瘤学在精准放疗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探讨基层癌症防治工作如何发展。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协办,绵阳富临医院承办。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共商川西北肿瘤事业发展大计,推进城市间开展更多更深入的肿瘤基础与临床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川西北区域的肿瘤学术交流平台,造福川西北地区人民。
据了解,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明确指出,到2022年将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在当天的论坛上,四川省肿瘤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单位的肿瘤专家学者分享了研究心得,还见证了绵阳富临医院放疗中心的正式启用。
▲专家声音
●四川省肿瘤医院教授郎锦义:放疗进入3.0时代
目前在我国肿瘤治疗中,放疗技术参与度占60%,相比全球的80%~85%,中国的放疗技术发展空间还很大。找对合适放疗的“病人”和“肿瘤”,是精准放疗的第一步。
放疗3.0时代来了,放疗技术正在从“优势病种”迈向“劣势病种”,从“配角”变为“主角”,但无论技术怎么变,放疗技术的百年目标和放疗人的初心——“保护正常组织,精准消除肿瘤”是不变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张红志:
人工智能或改变放疗格局
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自主、深度学习人的操作方法,最终实现质量、速度和成本的超越。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未来基层医疗机构能实现与省级医院的同质化治疗。
人工智能在今后的放疗技术运用中,能实现医生勾画出靶区后,人工智能自动计算放射剂量,物理师只需拿着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进行验证复核。计费方式也将改变,加速器可实现租赁式或一人一计费方式,院长也不再苦于频繁支付高额的设备升级费用。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理事长李光明:
肿瘤康复尚处缺位状态
随着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康复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解决心理疾患、慢性疼痛、器官功能衰减至活动障碍及难以融入家庭、工作等社会问题。
肿瘤康复不能单靠肿瘤医生或康复人员,应多培养多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如大学开设康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全面合理,或将临床医生、康复师、心理师、营养师等均吸纳进康复组织中,一站式为肿瘤患者提供综合且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林冰:
改善偏颇体质 做到未病先防
中医强调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治疗疾病,总结起来就十二个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拆后防复。
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与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其中,肿瘤患者的偏颇体质占82%,正常人偏颇体质为27%。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导致疾病的土壤,通过体质的辨别,可以大致判定出患者发病的易感性、倾向性、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情况。在疾病发生前,通过改善偏颇体质,对预防癌症发病有积极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媛)近日,市侨联青年委员会成立。市政协副主席田荣华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据了解,市侨联青年委员会是市侨联直接...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