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攻坚 绵阳拒绝“拉链式”施工

四川日报 2020-10-13 06:11 大字

2020年,随着“新一环”通车,二环路实现全线闭合,绵阳城区各组团间距离被拉近,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了空间。图为二环路北段与新改建的S205省道交汇处。 蒲滔 摄

10月10日上午,绵阳市民许为民翻看朋友圈,许多朋友的“打卡地”都是身边的公园、绿道。国庆假期他没有外出旅游,接待外地朋友也去了新建的城市生态公园。

近年来,绵阳城市面貌提升明显,除了道路畅通、内涝治理、绿地增多外,许多市民还有一个感受是——封路施工的时长和频率都在降低。

以过去经常封闭施工的剑门路为例,因为基础设施陈旧,从上世纪90年代起,剑门路及其周边地区经常启动“修补”工程,每次改造项目各不相同:或升级路面,或改善排水,或升级环境……但都给周边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从2016年绵阳启动城建攻坚行动以来,剑门路封闭施工,整条道路只开挖一次,彻底解决以往“拉链式”反复施工的现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注重细节 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绵阳三江城市雕塑园林研究所所长王明立有个习惯,浏览朋友圈旅行照片时,特别关注拍照的背景。“会发现很多都是地方的标志物,其中雕塑和建筑物非常多。”这给他以灵感:在绵阳城市建设中,能不能结合城市历史、城市精神,设置一些特色雕塑呢?

在他被绵阳市城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为成员后,想法变为一个课题被相关部门采纳:将在科学家公园改造建设中探索使用雕塑形式。

经常邀请专家或市民代表参加项目座谈会、到现场研究项目建议,已成为绵阳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做法。伴随城建攻坚行动的持续开展,绵阳在全省率先成立“城乡建设研究院”和“城乡重点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省内外规划、建筑、交通、绿化等领域的上百名专家和群众代表为城市建设“拍砖”。在打造“滨江三角形绿地”游园过程中,由于该游园位于交通繁忙路段,群众代表建议取消原方案中的运动场所项目,该建议得到采纳。

细节少留败笔,整体不留遗憾。绵阳还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邀请国内顶尖规划专家多次座谈,反复修改完善相关规划,派出工作队考察借鉴雄安新区、钱江新城、天府新区等地的先进理念。其目的是提升建设的科学性,以避免折腾与浪费。

综合改造 避免“各扫门前雪”

在剑门路改造工程中,各项工序的合理推进,给周边居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过去施工,都是各干各的,但这次只挖了一次路,工作项目却多了很多。”周边居民这样评价这次改造工程。

剑门路有70多年的历史,因为地形、历史遗留问题等,周边交通拥堵,排涝能力较差,特别是与剑门路相接的三里桥,更是绵阳内涝的“痛点”。为此,剑门路改造升级为“综合改造”,将多项改造集中推进,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改造采取“沟路合一”方式,在道路下新建大型双孔排水箱涵,并建设雨水泵站,提高该片区排涝能力;同时通过建设梅花东西街下穿隧道二期工程,将临园干道与剑门路相连,形成剑门路与临园干道的互联互通,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细数下来,整个改造工程包括7个子项目。

能够做到“只挖一次路”,将多个改造项目统筹推动,避免未来“拉链式”的挖路返工,其核心在于绵阳采用了新的工作思路。

城建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贯彻全局系统思维,才能避免彼此割裂、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绵阳成立城建攻坚指挥部,参与部门多达35个,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统筹推动项目建设。

在指挥部会议上,各相关部门充分发表意见,打破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格局。

面向未来 预留城市建设空间

在绵阳城建攻坚过程中,也不断更新着城市建设理念,其中核心一条是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关系。在旧城提升中,绵阳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缓解交通拥堵,改造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同时在城区空地中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等生活生态服务设施,提升旧城居民的幸福感。

在新区建设方面,绵阳则大手笔规划了高等级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其中,投资数百亿元建设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地下管廊,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通信、排水、电力能源等多项需求,还采取了智能机器人管护的新方法,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预留了空间。

同样在新区,率先启动的还有生态建设,绵阳投资13.3亿元启动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近日,工程一标段河道修复、堤坝生态提升和河堤沿线生态绿地打造等已初具效果,已基本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景等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周边正是绵阳高新产业的集聚区,京东方绵阳项目、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现代产业高地,与生态绿廊式滨水休闲公园紧邻,这是绵阳在城市建设方面预留的新空间,以满足未来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完美融合。

主编走笔

城建攻坚既要创新方法 更要牢记出发点

□罗敏

近年来,各地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一些新的探索也不断涌现。作为衡量评价的标准却没有改变——城市建设得好不好,要由群众来评判,脱离这一点的城市建设,即使再美轮美奂,也是离题万里,脱离实际。

在绵阳城建攻坚中,我们发现,群众对于美好城建的向往,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转化为城市建设的有益建议,变为货真价实的顺畅交通、内涝治理、绿色生态……

这一切背后,既有工作方法的创新——绵阳通过多种方法畅通听取群众意见的通道,邀请专家、群众代表为城建攻坚项目建设提意见,在网络上及时回应群众对城市生活的痛点、难点等。更关键的则是城建攻坚的思路——绵阳明确了城市建设为谁而建的出发点。口号不多,但动作实际,围绕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板块,兼顾当前与未来,合理推进项目。在建设新区、提升旧城、完善组团等工作中,始终将“服务群众”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

以提升旧城为例,绵阳在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同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此,而是将群众关切的背街小巷整治、缓堵排涝等工作都纳入进来,以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为目标,将“面子”“里子”一起抓。特别是在主城区,利用街角零散的空地,因地制宜,建设了许多小游园,如今这些小游园已成为群众就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由此可见,只有以人为本,从群众的切身需求出发,才能将建设幸福城市的愿景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绵阳市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监督检查 加强临时用地临时建设等监管

本报讯(李亮徐梦祝记者兰建春)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执法监督检查组前往安州、涪城、游仙、高新、经开等地开展市辖区(园...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