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场所”深度链接“电子平台” 绵阳市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效能
本报讯(记者谢艳)“我们坚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场所’与‘电子平台’有机融合,以实效赢得各方主体‘点赞’……”记者日前从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获悉,今年以来,绵阳市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线上各流程“提效能”,线下各环节“强服务”,以“七聚焦”助力企业深耕绵阳。
据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聚焦防疫交易两不误,对凡涉及防控疫情、城市运行、群众生活必需、重要国计民生等项目优先办理,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企业复工复产争取宝贵时间。今年上半年,中心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等共422个项目的交易,成交金额实现165.68亿元,所有项目实现办理“零积压”。
为实现凡事依规“不求人”,该中心聚焦平台标准全覆盖。瞄准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制高点,以成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首家唯一标准化试点单位为契机,形成服务通用、服务保障、服务提供三大类198项标准,形成的《工程建设网上招标规范》《工程建设网上投标规范》《工程建设计算机辅助评标规范》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标准空白。目前,中心正积极创建全省“示范交易中心”。
为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该中心聚焦纾困惠企降成本。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研发适合绵阳本地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该系统已于今年7月顺利上线,成为全省首家独立开发、公益免费、各方交易主体均无需到场开标的地级市,大大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真正实现“线下不见面、网上全公开”。截至8月中旬,顺利完成勘查、设计、监理3类11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见面开标。
为实现采购各方“最多跑一次”,该中心聚焦各方需求提效能,以“一网通办、网上办、立即办”为目标,不断优化绵阳政府采购云平台,从项目申报到资金支付形成一个闭环,实现采购当事各方、所有流程和业务全程电子化,采购各方“最多跑一次”。通过将原政府采购申报系统、采购电子系统整合至“绵阳政府采购网”,并开通“绵阳市政府采购”微信公众号,实现采购“管理随身、服务随行”,有效解决经办人、审批人因出差、休假等情况无法及时办理的问题,每个环节平均提速约6小时,一个项目平均节约3-5天。
为破解“熟面孔”“老关系”等招投标疑难杂症,该中心聚焦跨区一体同合作,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着力开展建设异地远程评标系统,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同时在线完成项目评标,有效降低了评标成本和专家跑路时间,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自2019年7月系统上线以来,中心先后和雅安市、攀枝花市、宜宾市、阿坝等地多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占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数量的比例稳步增加。
为化解融资“难贵慢”,该中心聚焦企业诉求搭平台。针对供应商普遍反映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需求为导向,与四川天府银行绵阳分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搭建“政采贷”金融服务平台。中标企业无需提供其他财产抵押,银行基于企业的信用记录发放贷款,授信金额最高5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3年,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最快3个工作日放款,其贷款利率执行小微企业优惠利率,有效化解中标企业融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招投标监督的透明度,中心聚焦监管手段有创新,人员履职“全透明”。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在全省率先建设评标区及监督室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灵活运用人脸识别、自主制证、大屏展示、动态监督等技术,让门禁机摇身一变成为人员信息的“采集员”,让枯燥冰冷的数据成为交易监管的“见证者”,进场人员身份验证“快、准、稳”,切实解决了代理机构、业主代表以及现场监督人员身份验证环节复杂繁琐,信息遗漏和人员假冒等风险,实现对交易活动的全程立体式监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秦)记者从绵阳火车站获悉,今年国庆黄金周、中秋节放假时间从10月1日至10月8日,根据铁路互联网和电话订票预售车...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