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城企业群像:扎根绵阳 科技创新链接世界

华西都市报 2020-08-31 02:04 大字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已累计开放共享5573套设备。

5G物联网模组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国内物联网无限联接领域领军企业。

绵阳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备受关注。

今年2月,全球首款5G工业互联网模组在四川爱联科技公司下线,其具备业界领先的多项核心技术,可广泛应用于5G工业生产线、工业物联网等工业智能制造领域。

今年5月,绵阳京东方出货量创下新高,良品率爬坡速度及产能提升速度远超项目设计水平,“绵阳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备受关注。

事实上,中国科技城建立20年来,除了四川爱联科技公司、绵阳京东方以外,上万家企业扎根这片沃土,长虹控股、九洲集团更是分别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7位、第41位。在这里,有成功者的卓越,更有跋涉者的勇气。

数据显示,在绵阳,每天有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新增,每个月有5.7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整体上看,现有“四上”企业2932家、高新技术企业340家、4亿元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127家、上市挂牌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余家。

扎根科技城

科研人员走在所有人前面

15年前,绵阳人陈进选择回到家乡,如今,他是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首席总监。这家两年内估值快速增长13.3倍的公司,如今已是国内物联网无限联接领域的领军企业。

作为长虹集团的子公司,在四川爱联科技的技术支持下,今年1月15日,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四川绵阳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在这条生产线上,一台电视机从客户“下单”到交货,只需24天。

“每天都在解决问题中度过。”陈进透露,公司在2017年就瞄准“5G”技术应用,组建起近200人的研发团队,“因为科研人员要走在所有人前面。”

事实上,“让想象发生”,不仅仅是长虹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在绵阳,从民营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诸多关键技术突破,到中国蓝莓的航天育种之路起航;从成功攻克雷管装药这一“刀尖上跳舞”的高难度技术,再到疫情期间,科莱电梯研发“轿厢空气智能净化系统”和“智能呼梯系统”……企业的前瞻性正成为中国科技城的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绵阳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1%,居全国城市第一位;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5.78,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到74.63,均居西部城市前列;“十一五”以来,绵阳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4项,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除了激发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还要打通技术从实验室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绵阳市委相关人士介绍,绵阳拥有由科技部授牌的全国唯一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经过4年时间运行,已构建起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专业精准服务为核心、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技术交易系统化模式。

2019年初,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在全国各分中心进行科技成果“掘宝”行动发现,山东分中心搜集到一批关于海尔集团的技术需求,其中,涉及到燃气热水器整机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随后,经过整合西南片区自动化改造技术成果资源,中心为其找到了“联姻”对象,双方达成了合作。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啃下“硬骨头”

“核心技术是企业立身之本”

在绵阳,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项目实现量产交付,惠科、威马、诺思等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这里正在以科技创新链接世界。

一张透明薄膜能“抗住”多少伏电压?东材科技给出的答案是500伏。这块电击不穿、火烤不化的“高阻燃电工聚酯薄膜”,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为东材科技每年创收100亿元,并于2019年荣获工信部颁发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奖。

但在从前,建设500千伏以上的重点输变电工程时,换流阀供应商总得在瑞士和德国的两家企业中选择,东材科技攻克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技术难题后,市场上绝缘槽梁从原来800美元/支,降至目前110美元/支。

“核心技术是企业立身之本。”坐落在绵阳市经开区,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一分钟内可以生产出30平方米的触摸屏行业的重要关键原材料——高铝盖板玻璃。

“这种材料摔不坏、砸不烂,还能弯曲360度。”旭虹光电总经理刘再进介绍,这种盖板玻璃是触摸屏行业的重要关键部件,从前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的4家公司可以生产,“这个产品一出来,日本一家公司的同类产品立马降价三成,一量产,他们把价格又降两成。”

中国科技城建设20年来,长虹、东材科技、旭虹光电等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这些企业,在紧握突破核心技术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而随着市域内的各种创新资源加速融通,一个强劲的“科技磁场”正在绵阳加速形成。

开放包容创新

“绵阳给人更多的信任感”

6月24日,占地80余亩、总投资1.6亿元的四川精上缝纫机产业园项目在科技城核心区开工。对于公司董事长张章生来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下注”绵阳。

2008年,抱着支援灾后重建想法的张章生将公司从温州搬到绵阳,12年来,他的事业茁壮成长,“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政府‘帮办’的事越来越多,想不留下来都不行。”

绵阳聚焦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给予企业的支撑是多元的。

作为长虹供应链一级供应商,绵阳海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原来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因为较多延期收款情况,整体经营资金压力较大。从2017年开始,海天电子采用长虹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后,企业年均获得15笔以上300万元融资。

解企业之困的,是绵阳在全国率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模式,以关联企业从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为质押的融资服务。截至去年底,已有174家资金提供方、354家企业加入中征平台,累计实现融资金额312.3亿元。

在绵阳,“人才红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助力,多年来,通过落实科研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科研人员多元化激励方式以及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模式,最大限度为科技人才“松绑解套”。在放活人才管理、用活增收机制等改革举措下,科研人员集聚的绵阳再次迎来“创新力大爆发”。

“我还在科研的‘黄金年龄’,正在佳境。”18年前,牛德青从老家山东坐了38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绵阳,从此,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作为中国兵器装备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测控部副总经理,在他看来,这座城市吸引自己的,不只是科研氛围,还有生活上的幸福指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摄影雷远东

新闻推荐

高新:法院高效执行 维护企业权益

本报讯(李志)近日,绵阳高新区法院执行局收到当事人赠送的一面锦旗。这面锦旗由申请执行人从江苏省常州市送过来的。...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