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增扩降”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绵阳日报 2020-08-27 02:31 大字

本报讯(蒋明记者李春梅)今年以来,人行绵阳中心支行念好“疏、增、扩、降”四字诀,强化政策传导,扩总量、保主体、降利率,提高金融政策的直达性和精准性,为绵阳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疏”字上下功夫,畅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市县两级人行联动,推动市、县政府召开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宣讲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精神以及人民银行创设的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要情专报》、专题报告等方式向地方报送全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进展和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强化货币信贷政策预期引导;联合市经信局等部门举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暨中小微企业信用培育服务沙龙”,现场宣讲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开展银企对接;组织银行机构结合前期“民营小微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百行进万企”等系列活动,开展“访店访企访园区”活动,提升政策宣讲效果,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政策知晓面。

在“增”字上做文章,加大金融支持援企稳岗力度。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重点群体复工复产、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6月末,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37亿元。用好用足央行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向全市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专项再贷款2.8亿元,运用央行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发放贷款13.8亿元,运用央行1万亿普惠性再贷款发放贷款12.3亿元,7月末,全市再贷款再贴现余额80.9亿元。落实今年3次降准和1次普惠定向降准政策,释放长期资金近20亿元,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支持力度。7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844.1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0.5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9.63亿元,全市2545户(次)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机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涉及贷款金额72.99亿元。

在“扩”字上挖潜力,不断拓宽市场主体受益面。落实“民营小微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两个计划,梳理建立540户重点企业名单库,组织银行机构开展融资培育对接。引导金融机构运用科技金融手段创新信贷产品,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创新“云税贷”“信用快贷”“银税通”“税融通”等基于纳税信息的信用贷款产品,工商银行、绵商行、平武农商行创新推出个体工商户“烟火贷”“商铺贷”“放心贷”等信贷产品,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发挥“天府信用通”平台融资对接作用,截至7月末,绵阳辖内注册认证用户6959户,促成企业融资对接5105笔、347.03亿元。第一时间落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全市首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申报本金2.47亿元,惠及116户市场主体;两批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申报本金4.3亿元,惠及1100余户市场主体。截至7月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银行授信10.25万户,新增授信1.12万户,其中新增首次授信4711户。

在“降”字上见成效,合理有效让利实体经济。持续开展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定价规范整顿工作,切实降低银行负债成本,6月份银行机构定期存款加权利率2.31%,较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为贷款利率下降腾挪空间。有序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转换工作,引导机构合理确定LPR加减点幅度,提高LPR运用占比,6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LPR运用占比99.3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高点下降1.0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高点下降1.31个百分点,降成本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77%,较去年同期下降0.49个百分点,向实体经济让利约4.1亿元。

新闻推荐

认清形势压实责任 绵阳市安排部署防汛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本报讯(记者赵烨)8月21日,全市防汛减灾暨灾后重建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副市长郑志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当前仍处于主汛...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