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创”升级版,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绵阳高新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助力创新创业者梦想花开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8-06 06:28 大字

“双创”潮涌逐浪高。

近年来,绵阳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城科技资源优势,以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初步形成创新生态好、创新活力强、创新型企业多、创新产业繁荣的发展格局。

“今年本来应该是我们公司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不料遇到了疫情,前两个季度业务量有所下滑,好在第三季度又逐渐走上正轨了。”四川声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川宁向记者介绍。蒋川宁是高新区众多创业者之一,不同于大学毕业生,48岁他才走出国企,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得益于在电子信息行业丰富的经验,蒋川宁与创业伙伴对绵阳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之后,决定顺势而为钻研“智能语音识别”这一领域。2018年,该公司研发的“声达小宝”等人工智能语音家居系列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长虹、TCL等大品牌的青睐。“声达小宝”外形小巧,具有本地语音控制功能,具备全方位唤醒、噪声抑制等多项技术,匹配简单,无需联网,全面适配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

“‘声达小宝’不同于市面上需要联网操作的产品,可以在离线状态下进行。“蒋川宁介绍,综合的优越性能,使该公司的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019年该公司销售额达800万元,今年蒋川宁团队还在继续努力向新的目标前行。

近年来,绵阳高新区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蒋川宁团队选择在高新区创业,就是看中了高新区浓厚的创业氛围和成熟的孵化链条,以及区内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

打造“融创绵阳”品牌,是推动高新区“双创”工作的重要举措。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孵化载体建设,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高新孵化路子,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融创绵阳’的核心要义是科技创新,关键是做好融与创的结合,即科技生态、科技金融的融合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让绵阳诞生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高新区科技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中,高新区帮入驻前创业者判断项目价值,开始孵化后为企业输入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对接各种社会关系和资金、市场以及提供生产和技术、产品升级支持,实施“一企一专员”的服务机制,为不同企业制定个性的“全链条”服务。

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截至2019年底,高新区作为“双创”主要载体的孵化器20家,孵化面积22万平方米,培育企业超过1000家,服务“双创”科技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为创新创业特别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生态环境。2019年,绵阳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54位,连续3年保持上升趋势,晋升到国家高新区方阵前列。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82.6%、79.3%,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4%。

目前,绵阳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正在主攻5G、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四大创新产业。今年以来,绵阳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坚持以“改革突破年”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5+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郭文丹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宇

新闻推荐

四川将开展“七大消费行动” 建成绵阳南充宜宾等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培育壮大新消费,《四川省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