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再利用!垃圾有了新去处 全省首个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系统在游仙试点

绵阳日报 2020-07-31 08:08 大字

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当前,各层面正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游仙区积极试水全省试点,探索建立了全省首个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系统,并将“智能化”贯穿于垃圾处理的各环节,让垃圾分类也能“玩”出花样,高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刘雪艳本报记者杜畅实习记者曾洲文/图

7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游仙区桑林社区东原长岛小区,在小区入口处看到,一排蓝绿相间搭配着硕大显示屏的大“柜子”,这就是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系统的前端载体——配备了纺织物、玻璃、纸张、金属、塑料、厨余、有毒害等垃圾投放柜的智能一体化垃圾箱。不时有居民将分好类的垃圾投放到垃圾箱中,这样的垃圾箱,在该小区共设立了3个。

据了解,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后可产生积分,凭借积分可在定点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个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后台还有垃圾分类小游戏,家长可带着小孩一起玩,既让自己学会了垃圾分类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社区居民李大爷告诉记者。

居民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箱只是垃圾分类的前端工作,之后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同样重要。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系统会对后续的垃圾运输和处理进行监测。经居民前端分类投放的垃圾,在达到饱和量后会被垃圾分类车分类运走。

记者看到,在“纸张”箱满箱后不久,一辆载着“纸张分类运输箱”的垃圾清运车迅速赶来,将箱里的垃圾集中起来运到位于游仙区长明村的垃圾分类处理集散地进行回收处理。在这里,每一样垃圾都有了新去处,厨余垃圾经过油水分离、菌料添加等工艺处理后,自然腐熟为生态有机肥;纸张、塑料等垃圾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有毒害垃圾统一运送至专业场所进行无毒害化处理。

“大家认为的垃圾分类,就是垃圾分类投放。其实垃圾分类还包括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哪一项做不好都会前功尽弃,甚至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分类一体化系统运营方四川中环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研发的全省首个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为一体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游仙投入试点。前期运营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70%。

“前端利用小游戏、积分兑换等方式,吸引居民主动学习垃圾分类,中间环节再从硬件上解决垃圾容量问题,建立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监测,智能调节不同小区各个垃圾桶容量的大小分配。同时在分类运输上,根据每台垃圾箱反馈的数据,科学调配垃圾清运车集中收集的时间和路线,减少运输成本。”黄林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处理一体化系统的优势。该模式实现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运营,有效解决了垃圾分类“前分后混”的难题。

“这次试点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推进落实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和垃圾分类转运配置,提高全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游仙区住建局市容管理股股长李伟说。

智能一体化垃圾箱

45%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后生成的肥料

新闻推荐

绵阳高新区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本报讯(吴健)7月28日,绵阳高新区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总结过去5年工会工作,明确今后5年工会工作主要任务,通过了有关...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