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芦笋闯大市场带动百余农户增收

绵阳日报 2020-07-31 08:19 大字

本报讯(实习记者邓维/文记者王勇/图)“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感觉非常安逸。”7月28日,在涪城区关帝镇齐心村芦笋种植示范基地采摘芦笋的魏阿姨高兴地说。据了解,关帝镇涪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村民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在基地上班,年收入近30000元。

齐心村道路两旁的一排排大棚内,一株株鲜嫩翠绿的芦笋长势喜人。工人们正沿着田垄忙着采摘,一片繁忙景象(如图)。“基地工作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一般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的方式获得收入,工资按小时结算。”基地负责人朱占林介绍,村民们土地流转每亩840元,加上平时在基地务工所得工资,平均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并且工作时间自由,关键还能把家照顾到,很多村民都愿意来这里上班。”

据介绍,2011年,绵阳市恒奥农业公司、基地及农户共同成立了涪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由公司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并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培训,实施订单保底价回收产品,带动了关帝镇大树村、齐心村、拱桥村、水塘村176余农户参与其中,形成了3000余亩的芦笋生产基地。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年能够采摘3到4次,基地现在每亩产量在4000到5000斤左右,收入可达1至2万元。之前,我们主要是订单销售,产品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偏多。目前,我们的芦笋开始抢占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量很大。”朱占林说,基地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种植技术,种植前景较好,“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量减少,但国内市场还是供不应求。”

近年来,关帝镇通过芦笋基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促进了种植业快速健康发展。下一步,基地将对芦笋进行深加工处理,制作芦笋茶、芦笋饮料等,更好地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科创区:打造政策好环境好服务好“三好园区”

科技城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2019年实现产值(营收)15亿元高效的政务环境以人才为主题的科技城人才公园优质的教育...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