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给市场主体“扎起”

绵阳日报 2020-07-09 07:58 大字

本报讯(蒋明记者李春梅)近日,人民银行绵阳中支印发《绵阳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银行机构通过开展“访店访企访园区、问需问计问困难、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三访三问三送”活动,深入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强化金融政策宣讲,畅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提升市场主体就业吸纳能力。

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重点,就是在疫情前生产经营正常、无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企业和群体要优先支持,对就业、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投资消费拉动等经济贡献度高的企业要重点支持,对融资需求紧迫程度高的市场主体要侧重支持。绵阳市将建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市场主体名录库,全市金融机构将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旅娱乐、外贸等行业以及粮食能源安全领域的企业和群体;对吸纳就业、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投资消费拉动等经济贡献度高的规模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6+6”现代工业体系企业、“8+1”重点服务业企业等予以重点支持;对融资需求紧迫程度高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予以关心支持。

根据市场主体名录划分重点,绵阳市金融机构将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融资对接。首先,加强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宣讲、解读,解决不知晓、不明白、不会用的问题。组织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宣传单、公告牌等方式持续宣传特色信贷产品,及时跟进金融服务。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妥善处置负面舆情。其次,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融资对接,按照“一企一策”做好金融服务。针对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通过线下方式开展对接。数量多、分布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天府信用通”、各金融机构网上平台等开展线上对接,同时结合线下活动进行对接。另外,深入开展“三问三访三送”活动,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网点和地缘优势,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解难力度。

今年1-5月,银行机构主动作为,积极通过采取新增贷款、推迟还款、续贷、展期、下调利率等措施,累计向全市62190户复工复产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帮扶资金307亿元,支持金额居全省第二,为绵阳市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新闻推荐

考完啦!

7月8日17时,绵阳市2020年全国高考圆满结束,全市4万多名考生平安顺利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大考”。两天的考试,绵阳市考风考纪...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