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扬帆破浪行 绵阳市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综述
初夏时节,气温骤升,艳阳高照。但比气温攀升更快、比天气更热的是,绵阳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的“速度”与“热度”。
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涪城临港经济发展区、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地的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座座现代化的复合工厂拔地而起,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迅速投产……项目建设如潮涌动、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十足干劲。
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绵阳市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树牢“大抓投资、大抓项目”意识,以抓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抓产业投资增动能为主动,强化“抓龙头带配套、抓重大促中小”,统筹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数据是力证:2019年,绵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连续3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本报记者黄小芹
优结构拓空间统筹谋划提升发展“硬环境”
高新区是全市项目投资的“主力军”,也是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的“主战场”。在这里,绵阳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投资额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绵阳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顺利量产,良率爬坡速度及产能提升速度远超项目设计水平。
一台台数字化显示器下线出货,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位于高新区河边镇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是得益于采用5G、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已成为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相比以往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
绵阳市研究出台“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立足各县(市、区)、园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确定项目空间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为项目谋划、储备、落地提供“指南”,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核”内,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先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构建起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两翼”中,在北翼以发展高端装备和旅游产业为主,在南翼着力培育食品医药、鞋服纺织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见效。
“三区协同”着力推进协同开放和产业协作,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深度合作,培育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促进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
“通过做优‘一核’、壮大‘两翼’、统筹‘三区’,对重大产业项目摆棋布阵,优化全市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市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支撑,以“三大攻坚行动”为抓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发展“硬环境”。
高水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攻坚行动,2017年以来,加快建设各类道路、园区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投资338.79亿元,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培育项目落地建设,已完成投资582.65亿元,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加速形成。
在实施交通攻坚行动中,绵阳市积极谋划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通过主攻公路、布局铁路、提升航空,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近4年,已累计实施交通攻坚项目619个,完成投资635亿元。
城建攻坚打通“城市脉络”,绵阳市以“建设新区、完善组团、提升旧城”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2016年以来实施城建攻坚项目793个,截至今年5月底共完成投资416.11亿元。
如今的绵阳,城市“骨架”迅速拉开,“血脉”有序畅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内联外通”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招项目引资金开放合作扩大对外“朋友圈”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春天的脚步终将迈过疫情的寒冬。2月20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招商引资网络推广会举行,视频邀请海内外企业家来绵洽谈交流、投资兴业。通过创建“绵招网”网络招商平台,举办4次线上推介会,吸引大量企业、商协会负责人在线参与,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人次。
从“面对面”交流改为“屏对屏”沟通,从“叩门招商”变“云端互动”,线上对接让招商引资力度不减、热度不退。疫情以来,绵阳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网络招商”“线上服务对接”等模式,发布投资环境、优惠政策、招商项目,保障招商引资工作“不掉线”“不降温”。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97个,金额661.08亿元。
强化顶层设计,把稳招商“新航向”。近年来,绵阳市始终践行“精准专业化招商”理念,在制定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基础上,今年又出台6大创新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三年培育方案,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细分领域、承载空间等,分门别类、有的放矢精准招商。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方向,绵阳市规划建设智慧家庭等11个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通过“招大引强”与延链、扩链、强链、补链招商,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招大引强”既要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客商“走进来”,更要主动“走出去”,用满满的诚意征服优质客商在绵扎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推介政策投资环境、联系重点企业等;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外出招商,与企业广泛对接;市级部门在投融资、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方面献智出力;驻外招商“先锋队”发力,助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招商资源网络……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落地,一笔笔资金的投入,折射出绵阳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如何依托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朋友圈”?绵阳市着力搭建有力有效的合作平台,畅通对外合作通道,开展投资推介活动,尤其是在第七届科博会上,邀请松下、微软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119家境外企业参展参会,在交流合作中擦出“火花”,结出硕果。
“我们聚焦重点产业,持续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实行在谈项目促进清单、重大项目储备奖补清单、重大项目跟踪促进清单、拟签约项目清单、重大项目信息清单‘五项清单’管理。”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5年多来,绵阳市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16个,其中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10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二。
显示面板巨头京东方、惠科来了,新能源汽车独角兽企业威马来了,网络安全大佬企业奇安信来了……如今,通过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招商合力,一个个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绵阳,带着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招大引强”的成果正释放巨大红利。
强服务优环境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这边“招大引强”给力,那边项目建设正酣。而项目建设“热度不减”的背后,是绵阳推进项目的“力度大增”。
1小时内完成工商注册,31个工作日取得能评批复,39个工作日取得环评批复,从签约到开工历时仅6个月,主厂房提前23天封顶,今年4月29日项目建成点亮……这是总投资240亿元的绵阳惠科项目创下的“数字记录”。
项目“引进来”,还要“落得稳”“建起来”。如何加快项目实施和确保工程质量,以大项目促大发展,成为绵阳市项目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35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3条的政策措施落地,绵阳市持续为营商环境“放大招”,为企业当好“店小二”。如今,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2个、2.5个、80个工作日以内。
针对重点招商项目,绵阳市发放“服务绿卡”,对项目建设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七有”精准服务,让项目服务有专员、项目绿卡有通道、项目提速有实招、生活服务有便利等,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要想有“响当当”的成果,就必须有“硬杠杠”的措施。绵阳市创新实施“五个一”推进机制,围绕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安排一位市级牵头领导、明确一个牵头责任单位、成立一个项目工作专班、制定一套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绘制出严格的“责任图”,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保障。
“五个一”推进机制是绵阳市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法宝”之一。同时,绵阳市还建立项目投资年初专项布置、月度调度分析、半年流动现场督导、年底回头考核、专班联系服务的系列抓项目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上下“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储备项目抓前期、开工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绵阳在各个环节实施“挂图作战”“挂责问效”,狠抓项目投资。2020年,绵阳市共有省市重点项目265个,年度计划投资637.74亿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259.7亿元。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在项目招引上用力,在项目进度上用功,在服务保障上用心,让项目来得了、落得下、建得顺、长得大,为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新闻推荐
展现绵阳巾帼风采 绵阳市8人2单位获省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6月18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省妇女联合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发布2019年度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三...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