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领人和村美产业旺 全国文明村同福村——
□本报记者杜畅
初夏时节,走进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一片世外桃源景观:一幢幢民居青瓦白墙,窗明几净;房前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苍翠盈眼;村口竹林下,古井清幽;环村小溪旁,健康步道伸向远方……
同福村,这个1200余人的丘区村落,以整治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切入点,依托环境的持续改善,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风文明,生动地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5月28日,在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村口,几位村民正围着一块公示牌议论纷纷。记者发现,村民们关注的是这块人居环境红黑榜最新公布的内容。
2018年,同福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骄人成绩背后,是同福村村民10余年的不懈努力。
2008年地震后,村里进行了集中统一建房,设立4个集中居住区域。村民刚开始入住时,多年乱扔垃圾的习惯难以改变。看着环境一天天变差,村上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级卫生收费办法,按每人每月0.5元标准向农户收取卫生费,既弥补环保工作经费不足,又提高村民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
不过,对于村干部而言,知道村民几十年的习惯说改就改也很难,只能慢慢和他们讲道理,然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广播通报。就这样,村民们慢慢养成了合理处置垃圾的良好习惯,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植树、改造院落环境行动中来,每家的房前屋后、院落都被打造成一个个微型景观。
获得“全国文明村”后,同福村的环保脚步并没有就此止步。2018年,新桥镇在同福村率先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激励机制也升级了,除了广播批评外,现在村里以及每个小组都设了人居环境整治正反典型‘红黑榜’,大家都争着上红榜,当先进”村党支部书记陈杰说,通过合理引导和“红黑榜”激励机制,目前,大部分村民能自觉将家中垃圾进行分类,该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也走在全区前列。
环境的改变,也给同福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同福村成功申报游仙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先后引进浩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牛峰花卉苗木流转土地800余亩,发展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种植。入股圣祥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同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通过土地租金入股企业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同时还为村里增加了就业岗位。2018年以来,同福村充分利用一座二型水库和63口塘堰,加强水资源储备,大力发展生态虾养殖。目前,该村已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稻虾共养产业。
依托优势自然景观,该村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19年,大型康养山庄的落地,为同福村带来了大量人气、商气。良好的环境留住了村民外出的脚步,全村1285人,仅有20余人在外打工,村民们多是在附近企业就业,吸引他们的,除了乡愁,还有优越舒适的乡土环境。
如今,同福村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村民住房砖瓦化率达95%,光纤电视入户率98%,村内主干道、支道道路硬化率达100%,100余盏太阳能路灯、景观灯点亮村庄夜景,各类休闲、文体设施齐备……同福村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乡村振兴格局已初见成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仝青记者李春梅)5月27日,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联合出品的《川...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