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傅雷 读《傅雷家书》札记之三
□王晓阳(绵阳)
《傅雷家书》除了处处洋溢着父亲的大爱外,还充盈着人生感悟,闪烁着哲理光芒。许多寻常话语,从他笔下道出,竟是一条条生活格言。捧读这些家信,我们仿佛是在聆听一个哲人、一个思想家讲话。因此,说傅雷是一个哲人,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傅雷家书》不是哲学专著,傅雷也不是一个空头哲学家,他生活在现实中,也生活在繁忙和烦恼中,他书信中的哲理都来自对生活的关注思考,来自对生活的概括提炼。
傅雷要求儿子戒骄戒满。1954年3月24日,他写信给傅聪:“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1955年3月20日,因为傅聪的成功,傅雷对“付出与成功”“成功与骄傲”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他在信中说:“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做的情绪抬头。”临事而惧、临盛而忧,本就是中国儒家的传统。一生服膺儒学的曾国藩在家书中也经常流露惧盛戒满的意思,他的书斋干脆就命名为“求阙斋”,意谓不求事事完美,以盈满为戒。
傅雷强调,人不要被感情击倒。他在1954年10月2日信中说道:“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心灵灰烬”“凭吊心怀”,当年读到这些字句时,深感震惊,而今再读,心灵又一次被一种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所击中。此语确非痛彻理解人生者不能道。
傅雷认为处理好夫妇关系非常重要。在1961年2月5日信中,傅雷提出夫妇之间要相互促进、相互磨砺。他说:“我经常与妈妈谈天说地,对人生、政治、艺术、各种问题发表各种感想,往往使我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一个小小的头绪来。单就这一点来说,你妈妈对我确是大有帮助,虽然不是出于她主动。——可见终身伴侣的相互帮助有许多完全是不知不觉的。”傅雷夫妇不仅是琴瑟和谐、互相照顾的生活伴侣,而且是相互切磋、互相启发的学术同道、艺术知音。
傅雷特别看重真诚真心。在1955年1月26日信中,他提出“赤子之心”:“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最真实,赤子最真情,赤子最难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后来成为傅雷的墓志铭。无独有偶,沈从文去世后,其妻妹张充和为他撰写了一副联语,也提到“赤子”二字:“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傅雷与沈从文,年龄相差8岁,各自都登临到学术和创作之巅,除了天赋与勤奋以外,两人都有一颗百折不改的赤子之心。
在这封信中傅雷还提到“矛盾”,与毛泽东的矛盾学说暗合,不知他读过《矛盾论》没有。他写道:“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这些差不多句句都是人生隽语,妙语连珠。尤其是后面的几句话展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迎接矛盾、拥抱矛盾的胸怀,使我想起高尔基在《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名言。
我们再看傅雷1961年8月19日的信,极富哲理,有人生无常、虚无幻灭之感,但又无大悲大绝望,只是一种无奈。有些魏晋气质,难怪傅雷喜欢《世说新语》。他说:“近几年来常常想到人在大千世界、星云世界中多么微不足道,因此更感到人自命为万物之灵实在狂妄可笑。但一切外界的事物仍不断对我发生强烈的作用,引起强烈的反应和波动,忧时忧国不能自己;另一时期又觉得转眼之间即可撒手而去,一切于我何有哉!这一类矛盾的心情几乎经常控制了我:主观上并无出世之意,事实上常常浮起虚无幻灭之感。个人对一切感觉都敏锐、强烈,而常常又自笑愚妄。不知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我特殊的气质使然。即使想到你,有些安慰,却也立刻会想到随时有离开你们的可能,你的将来,你的发展,我永远看不见的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我将永远是个谜,正如世界上的一切,人生的一切,到我脱离尘世之时都将成为一个谜——一个人消灭了,茫茫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得什么呢!”傅雷把渺小的个人置于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之中,这不是哲人是什么!
如果读了1966年4月13日的信,你会更觉得傅雷是一个哲人了。他写道:“一闲下来更是上下古今的乱想,甚至置身于地球以外:不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式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无垠的时间与空间中凭一些历史知识发生许多幻想,许多感慨。……其实这类幻想中间,也参杂不少人类的原始苦闷,对生老病死以及生命的目的等等的感触与怀疑。……主要是我们的时间观念,或者说timesense(时间观念)和spacesense(空间观念)比别人强,人生一世不过如白驹过隙的话,在我们的确是极真切的感觉,所以把生命看得格外渺小,把有知觉的几十年看做电光一闪似的快而不足道,一切非现实的幻想都是从此来的,你说是不是?”读了这一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后来傅雷夫妇何以会从容赴死。
对孤独,傅雷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他在1964年4月24日信中说:“无奈人总是思想太多,不免常受空虚感的侵袭。”知道多了,思考多了,就空虚了,就孤独了。在1965年9月12日写给弥拉的信中,傅雷从卓别林谈到孤独,他说:“我跟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许多方面都气质相投,他甚至在飞黄腾达、声誉隆盛之后,还感到孤独,我的生活比他平凡得多,也恬静得多(而且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成功)我也非常孤独,不慕世俗虚荣,包括虚名在内。”孤独于人总是挥之不去,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也许更孤独。不是说一般人就不孤独,而是那些还在为生活奔波的人,那些还未成功、还在奋斗的人,也许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感受孤独。
当天晚上,傅雷继续看卓别林的《自传》,又给儿子写信:“有意思极了,也凄凉极了。我一边读一边感慨万端。主要他是非常孤独的人,我也非常孤独:这个共同点使我对他感到特别亲切。我越来越觉得自己detachedfromeverything(对一切都疏离脱节),拼命工作其实只是由于机械式的习惯,生理心理的需要(不工作一颗心无处安放),而不是真有什么con-viction(信念)。”“不工作一颗心无处安放”,读到此段,深感惊心,人是多么悲哀,身无所托,心无所放,灵魂无依。
哲人总是孤独的,傅雷是哲人,傅雷也是孤独的。我突然想到,傅雷这200多封家书,既是爱的产物,也是孤独的产物。傅雷的孤独不仅是因为处于学问之渊、思考之极、思想之巅,更是因为常常处于“独清独醒”之境、独行独往之道。
新闻推荐
绵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整治省级暗查指导情况沟通会召开 董晓辉通报反馈意见元方作表态发言
本报讯(记者刘鑫)4月24日,绵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整治省级暗查指导情况沟通会召开。省级暗查指导组组长、省...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