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一带一路”,积极引导更多“绵阳造”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 绵阳:精准打好“组合拳” 稳住外贸“基本盘”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3-24 05:57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杨万寿 谢艳 记者 张宇)3月22日,记者从绵阳市商务局获悉,今年1-2月该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5.16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分别高出第三、第四位的宜宾、德阳16.74亿元、23.08亿元。

绵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1-2月全市外贸运行总体情况来看,一般贸易占市场份额较大。1-2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1.29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8.99%。与其他贸易方式相比,一般贸易在国内产业链条较长,增值部分较多,其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表明绵阳外贸内生发展动能充足。外贸主体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培育和孵化,1-2月绵阳新增进出口获权企业16户,外贸企业总数已达1303户。

数据显示,1-2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进出口产品,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30.75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7.46%。外贸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1-2月,该市主要贸易市场前五位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巴西,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34.78%、15.73%、11.60%、7.28%、4.1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为2.9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36%,比上年同期提升0.79个百分点。其中,对捷克、德国、越南进出口分别增长230.10%、209.45%和167.74%。

“预计一季度实现进出口44亿元以上,总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一季度全市新增进出口获权企业25户,外贸备案企业累计1312户。”绵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货物、集装箱等采取更为严格的检疫,提高准入门槛或直接禁止进入。加之近来疫情的全球性暴发,入境管制措施更趋严苛,导致贸易的时间及经济成本上升,阻碍进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

据悉,下一步,该市将从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入手,重点支持长虹、利尔、京东方等全市20余户重点外贸企业品牌建设、网络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增强各类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提升绵阳市对外贸易体量,提高绵阳企业国际竞争力;狠抓国际多元市场开拓,提前谋划境外开拓市场活动,发挥“万企出国门”“绵阳企业进出口联盟”等平台渠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使更多的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发,将更多的本土企业和产品推向国际,积极引导“绵阳造”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

新闻推荐

早发现 早整改 除风险 绵阳市将集中整治104个生态环境问题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3月22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按照全省统一部署,3月中旬至5月底,绵阳市集中排查整治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