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绵阳电子信息复工企业:正走在升级路上
□川报观察记者祖明远尹勇
2月19日,绵阳城郊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入口旁已停满车辆。不时进出的货车和墙上的标语显示,这里已复工复产。而更重要的变化是,通过5G新技术,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提高了自动控制、智能生产的能力——生产600万台平板电视,过去要近2000人,现在用工不到1000人。
近期,绵阳陆续出台政策,通过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协助企业解决用工、物流、原料、防疫物资等方面的困难,指导、帮助和推动各类企业安全有序稳定复工复产。
截至2月19日,绵阳工业“主力军”——电子信息产业共有80户规模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达79.6%。抗疫的同时,绵阳电子信息企业正加快用科技升级产业的步伐。
减人增效忙碌却安静的智能制造车间
走进安静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传统工厂的生产噪音没有了。12层钢结构立体物料仓库中,装着线材、结构件的盒子,正顺着滚筒传送到操作台前,4名工人对照屏幕上的清单分拣物料。“现在这座立体仓库代替了过去数万平方米的仓库,系统自动调配材料,直接运到分拣台,更快更准确,也省人省力。”物料班组工人陈大兵说。
陈大兵身后的过道上,每隔一米就贴着识别标签,这是自动配送小车的定位“座标”。过去,分拣后的物料,还需人工推车送到生产线旁,现自动完成这道工序。“不但用工减少了,且工人间的距离也拉开,有利于防疫。”园区生产负责人魏友军说,“园区的生产智能化程度处于亚洲领先水平,大家正调试生产线,预计3月底量产,未来将有2000多名工人在此工作,每年产值约350亿元。”
科学管理97%返岗率背后的秘密
在位于绵阳出口加工区内的绵阳普思电子有限公司,从复工起,该公司就有97%左右员工在岗。节后,1500多人的团队只流失了几十人。
之前,该公司人力资源部8名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每个员工,逐一核实防疫相关信息后专车将员工拉回厂区。
员工到了,还差口罩。“每天要用1500多个,当时口罩只够用2天,后来经信部门协调购买到一批,现在库存能满足2周使用,还有一批在路上。”该公司健康安全和环境部主任王玲玲说。
严格的复工复产要求,促使该公司采取科学精准的防范措施。员工要扫码确认体温、人员接触史等信息后才能进入厂区。这套系统免去人工登记的繁琐,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公司还将员工分为5个班组,每组进厂、工作、吃饭、下班有专门路线,并实行“错峰”管理,尽量杜绝人员非工作原因接触。
同时,这家公司也在升级的路上。节后又收到华为、思科等公司的订单,员工每天要轮流加班。“生产线越来越智能,老员工经常给大家讲解技术,一起提高水平。”负责成品组的王凤说。
一企一策投资240亿项目力争如期量产
用工、用料、用能、用防疫物资……针对这些问题,就在两天前绵阳市一场调度会上,绵阳市委主要负责人除了强调要继续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外,还专门安排有序复工复产。
为此,绵阳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总体上为相关企业提供物流费用、电费补贴和更优厚的利率。对减免入驻中小微企业厂房租金的各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绵阳市还将提供不超过减免租金总额50%的额度,给予补助。特别是在协调解决用工上,绵阳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保障重大项目生产建设进度。
2月19日中午,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绵阳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建设工地,3200多名工人分布在建设、调试设备现场。该项目总投资240亿元,主要生产中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将填补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的关键一环。
“之前交通不畅带来的影响已解决,政府派专人对接后,各项工作都进入轨道。”惠科项目行政部主管袁嗣俊说。
因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技术复杂,春节前招募近800余名的生产、技术员工,节后已陆续到岗进行培训,到岗率超过90%。“目前各项工作都进入正轨,我们正在抢工期,力争在今年尽快实现量产!”袁嗣俊说。
新闻推荐
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目前已复工复产256户,复工复产率达63.2%
本报讯(李仕锦记者谢艳)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和...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