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微商农场“搬到”朋友圈
□王令本报记者杜畅文/图
“我建了两个微信群,通过朋友圈滚动发产品信息,200多个客户直接在群里下订单。”2月18日,游仙区魏城镇青杠村“唐草莓莓家庭农场”负责人唐志强面对记者喜笑颜开。疫情期间,他通过微信在网上打开了销路,做起了田间地头的“微商”。
在唐志强的家庭农场,记者看到,12亩草莓地迎来挂果成熟期,一溜溜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旁边一亩多地里的姬松茸个个伞盖厚实、长势旺盛。刚在微信上接到订单的唐志强正带着6个工人忙碌地采摘(如图)。
据唐志强介绍,近段时间,他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产品介绍、订单销售、客户评价、口感甜度等信息推出,同时通过学习“拼图”“微商水印相机”等软件,及时向客户展示草莓、折耳根、姬松茸、鸡蛋、土鸡、蔬菜等农场产品信息,借助“飞讯”等软件做好客户维护和沟通。通过微信和同城配送,他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将“菜篮子”“打包”上门。只要有人下单,他就会组织工人到田里现摘现发,有时候还会和周边农户一起凑货发货,帮助周边群众销售蔬菜。
2017年,唐志强在青杠村流转土地21亩,投资80万元修建了集观光、采摘、垂钓、休闲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亩产达2000斤、年产值共20万元的“有机草莓”凭着零化肥、高甜度、好口感而赢得市场青睐。今年春节,眼看销售旺季到来,本打算靠草莓现场采摘带动销售的唐志强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场疫情便让他的农场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眼看瓜果蔬菜滞销地头,他急得焦头烂额。偶然间,一个客户在微信上留言咨询草莓配送问题,一下启发了唐志强。“客户不能出来,那我就送上门。”唐志强想到,微信好友有300多个,其中客户有100多个,建群收集客户意见可以进行精准配送。于是,“唐草莓莓客户微信群”微商销售模式初步形成。
这边农户为找销路绞尽脑汁,那边政府为搭平台使出浑身解数。了解到唐志强的困境和想法,镇包村干部为他量身制定销售方案,在“天下魏城”公众平台及其他村组微信发布产品信息,提高其客户微信群基数。同时,还为唐志强发放“绿色通行证”,确保其配送运输畅通。此外,该镇还在场镇增设两个临时“自产自销果蔬区”,种养户可以凭“绿色通行证”进行“现场”交易,“线上+线下”进行补位销售。
“通过镇政府的出谋划策和网上‘代卖’,加上我自己也学着在朋友圈推销,目前销售总算有了起色,不至于亏太多。”魏城镇白鹤村李世帮是有着10多年经验的菜农,家里40多亩的菜地里西兰花和松花菜眼看快要成熟却找不到销路,在魏城党委政府和自身的努力下,每天也能线上售卖百余斤蔬菜。
“多亏镇党委政府帮忙,现在我每天能达到100多斤水果、100多斤蔬菜的销量,如果节日做活动打折,光草莓一项一天就有200多单生意!”问到现在的销量,唐志强笑了,“忙不过来时,村上‘党员先锋队’的志愿者还要来帮助采摘和装货。”
“目前,我们建立种养大户台账3本、微信销售平台1个、微信群44个,签订保供协议20余个,目标只有一个,把农户种养出来的产品都卖掉!”魏城镇党委副书记陈洁说。
新闻推荐
绵阳市总工会“2020年春送岗位——网络就业招聘活动”开启 3月31日前1.2万个岗位线上招聘
本报讯(记者李浩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企业复工投产和用工需求,帮助广大求职者及时就业,绵阳市总工会按照工会帮扶服务...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