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路 东阁西亭南塔北楼绵州南塔两百年屹立不倒
今南塔路通向南山中学
南山大桥通向南塔路登山路
南塔路往南山公园方向
南山中学
今南塔路
1992年绵阳街区图中南塔路与南塔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文/图
南山,古名又叫塔子山,因有古迹南塔而得名,今南塔路也得名于此。南塔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清知州屠用谦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年)建山川风雨坛于山之巅,并募捐重建南塔供于旧址。南塔居文脉之源,自古为州人向往之处。
1古南塔最早可追溯至明朝
巴山蜀水,天下驰誉。绵阳历史悠久,历代风流人物留下众多蕴涵深邃的思想文化;州城山川形胜,有许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古绵州四郊“东旗、西鼓、南蛇、北龟”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环抱自然条件,造就了许多古代绵州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四山环抱,三水汇流。南山,在城南三里,为绵阳十景之一,位于涪江与安昌江汇流处,与富乐山(旗山、东山)、西山(鼓山、凤凰山)、北山(龟山)遥相对峙。诸山环绕绵阳城。南山古名又叫塔子山,因有古迹南塔而得名,今南塔路也得名于此。南塔路,西起长虹大道南段山坡,东至南山山脊,长1200米、宽8米,经南山中学、756市场、长虹电源厂生活区;南塔路一段,南起南山路口(原市天化厂房),北至南塔路中段,长1500米、宽8米。
“郡之南山旧有塔,明末贼毁。”绵州通汤毓良介绍,在现有史料中,古南塔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清同治《直隶绵州志》记载:南山塔,参《旧志》,乾隆元年建。清知州屠用谦《重修南山塔引》曾记述了南塔的历史。州人士告予曰:“左绵古名胜地。元宋以来弗深考,有名之代人文蔚起,甲地联鏕……煌煌盛矣!……相传张逆(张献忠)攻城不下,有谓巽方一塔合郡所关,去之则如破竹,逆从之果验,而绵遂委顿至今。急请所以复焉。”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古南塔于明末被张献忠所毁,因此汤毓良推测南塔始建于明代,甚至更久远些。
关于南塔修建的始末,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也给后人留下了悬疑之谜。《绵阳县志》载,“旧塔,明末贼毁。清雍正中州牧屠用谦升山川风雨坛于南山巅,因复建浮图焉。”清知州屠用谦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年)建山川风雨坛于山之巅,并募捐重建南塔供于旧址。塔高九层,为六角形砖(基础为石)塔。古人称塔为浮图,亦写作浮屠,因此凡有寺庙禅林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看到塔的雄姿。
2南塔几百年来多次重建
南塔屡毁屡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屠用谦修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蓝之乱”义军攻打绵州城,南塔再次被毁;清同治时再被重建。南塔坐南向北,原高度已无从考究。1956年地震中,塔刹及第九层被毁,残塔共八层高22米,为阁楼式。塔身各部结构合理,建造工艺精细,虽历经200多年,仍保存完好。
1985年,市政府将南塔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月,市政府决定出资修缮南塔。2000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绵阳市又对南塔进行了维修,使其更加坚固、壮观。南塔修复了原貌,加固了塔座,拓展了塔基,大理石地板,古典式石雕栏杆,塔旁恢复了大禹治水望乡台和汉代名医郭玉读书台。
3望乡台与慕禹乡的传说
距今4000多年前,大禹出生在涪江支流湔江上游(今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石纽山。大禹治水曾疏通涪江,今三台县城南二十里涪江西岸有个慕禹乡,当地民间传说亦是因敬慕大禹治水而得名。
相传大禹沿涪江而下,来到涪江与凯江汇合处下面的一座山峰察看,发现洪水被这座山的一条“腿”挡住了直路,使附近一大片平地成为泽国。大禹便率领治水民工在山腿中部开凿了一条峡谷,使洪水直泻而下。原来被洪水淹没的那一片平地变成了泥沙厚实的小平原。当地老百姓对大禹百般感激,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依照禹名文命之意,便将这座山峰取名为文峰山,将大禹率众开凿的峡谷取名为文峰峡;将洪水归槽后形成的小平原取名为百顷坝;将当地乡名取名为慕禹乡。慕禹乡之名,世代沿袭,保留至今。传说中后来州城南山汉郭玉读书台旧址,就是大禹治涪水时的望乡台。
4南塔自古居州人向往文脉之源
“东阁西亭,南塔北楼。”南塔居文脉之源,自古以来为人们向往之处,州人曾在南山塔旁建延贤堂。《绵阳县志》云:“绵州治南三里有延贤山(南山),即古榜山。上有南山寺,近接十贤堂,呼为南山十贤堂。所以别州学东之十贤堂也。”
南山寺原址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英国牧师购置后,由基督教会创建华英小学,1915年开办中学。绵阳人认为“郭玉读书台”是好读书之兆,但因南山地势高,求学之路不免遇到很多困难。“即使到解放初期也是如此,我本人在该校读书,就体会到缺水和交通不便。”上世纪五十年代,汤毓良在四川省立绵阳高中(今南山中学)读书,因为家住绵阳一中附近,上学要经过师部坝、通圣街、正南街、外南街,穿南河坝渡船过安昌河(冬天搭浮桥),还要爬石阶过涪翁堰小石桥、翥鹤堰小石桥上坡,方才进入古色古香、长满爬壁虎民国时期修建的学校大门。“遇上下大雨浮桥不能走,渡船不给开,要绕道代家湾。”汤毓良回忆道,有一年放学,河水漫过小浮桥,绕路也回不了家,只得借老师饭票留在学校。因为山上缺水,全校学生洗脸需得下山到安昌河,回校还要带一盆水倒入水池(用漂白粉沉淀后)用来饮用、煮饭;遇到学校买粮,学生们分班级下山到建设街粮站背米,“大同学一袋100斤,小同学一袋50斤”。
索桥的建成,改变了城区市民去南山“夏船冬桥”的模式。钢缆索桥为柔式人行钢缆索吊桥,地处南山脚下安昌河与涪江汇口地段,于1983年2月17日破土动工,1984年7月建成。1986年,市政公司新建吊桥登山路,从南河吊桥登山至南塔路,全长324米、宽4米,为别具一格的石梯栏杆,雕刻有华表等图案,是城区通往烈士陵园、南山中学、南山工业区的捷径,其具有曲径通幽的民族石雕特色和南山风景区融为一体。而今,那条曾经崎岖的“求学之路”已不再艰难。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现场调研和经验交流活动在广西北海举办中新网北海11月15日消息,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一...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