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路径
□绵阳市塘汛小学廖昌春
小学科学教学区别于其他语数外学科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打造适合的教学氛围。教学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更加强调实验的进行,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是生活与科学相结合的能力。
一、现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重视文化知识,轻视创新精神。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普遍情况下都缺少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一般只强调分数与排名的重要性。课堂上,教师为了加紧教学进度,往往照搬教材内容,不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主动性,缺乏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不能全面地开发。
(二)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现下的教育环境,学校和教师通常都会更加注意成绩优秀的学
生,能为学校增加知名度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但其中不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缺乏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由于教师的忽视导致学生的能力被埋没,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创新路径
(一)结合课堂内容,培养科学精神。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科学性的学科,该课程强调以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方式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内容的重要场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在学生兴趣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讲解《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一课时,首先要明确其知识点,即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教师需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让学生们先行了解课本内容以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当时学校环境,季节等客观条件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
进大自然。在操场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查找,找到后可集合,教师讲解重点内容。例如,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团子虫,常能卷曲成团,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家庭协作。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外,都是在家庭中生活,教师可与家长相联系,利用学生在家的时间,培养家庭协作同时增加学生贴近自然的时间,促进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在《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一课中,同时存在着许多学校不能发现的小动物,学校环境有限,需要家长在家的合作。教师可在学校布置任务,让家长带领学生进入到农田中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例如,蝼蛄,俗称土狗子,身体细长,翅膀短小,前足粗短扁平像铲子,善于掘土筑洞,吃麦、粟、棉花、蔬菜和烟草的根、茎以及幼苗,是农业的主要害虫之一。带领学生接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教师以及家长义不容辞的任务。
(三)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实验能力。作为教师,应当观察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实
际能力给予学生适合的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选择缺乏自信的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实验机会,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辅导,利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的时间,将机会给到所有的学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在《神奇的纸》这一课程中,由于该课程的主要使用材料是纸,方便简单,且不具备危险因素,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来让同学们自由实验。每一位学生拿出一张纸仔细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教师应该先行示范或者带领学生们观看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折纸。
教师可依据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分组,每一组选择出组长并由其带领其他组员进行折纸,折完后进行细致观察,之后所有组员进行轮流发言,讲述其观察的成品特点,最后由组员选出本组最优作品参与班级评选,并选取前三名进行奖励。折纸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展示出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活力与特色,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的进步能够促进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实验能力的重任,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新闻推荐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 绵阳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三项原则有政策按政策办没政策按成功案例办没成功案例按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办...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