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改厕”让乡村更宜居
本报讯(杨鑫记者杜畅)“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虽是小事,却关乎民生大事,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工作的重要一环。
秋夏之交,天气渐凉。记者来到游仙区忠兴镇鲤鱼村,村民王国永正从家里的沼气池里将发酵好的粪肥施到房前种植的果树下。
四川是沼气大省,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每年产生的大量闲置沼气,如何将这些沼气进一步利用?今年2月,忠兴镇鲤鱼村被确定为全省五个沼改厕试点村之一,包括王国永在内的11户农户实施了沼改厕试点工作,通过将厕所粪污、圈舍粪污通过管网与沼气池联通,对人畜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成了非常好的生态有机肥,可直接用于果树和蔬菜的灌溉。
“沼改厕后,不仅家里卫生环境好了,而且人畜粪污都得到了无害化处理,一来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生火烧水;二来沼渣沼液也成了非常好的生态有机肥,可直接用来灌溉果树和蔬菜,好处多着咯!”王国永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利用试点村契机,我们通过政府出资加村民自筹的方式推进厕所改革工作,也就是在原有厕所基础上进行‘沼改厕’改造,建卫生厕所,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统一设计和施工。”忠兴镇经发办主任李洪川介绍。
鲤鱼村利用原有沼气池新(改)建卫生厕所,将厕所粪污、圈舍粪污通过管网与沼气池联通,对人畜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将生活污水、人畜粪污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后进行资源化利用。
沼改厕试点工作的完成,除了实现厕所粪污生态循环利用外,对如厕环境的改善体现得最为直观。以往,“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石墙围四边”是对王国永家里如厕环境最形象的评价,旱厕,不仅空间狭小,卫生也不达标,而如今通过沼改厕试点工作,独立式的厕所空间,干净的冲水便池,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记者在村民王和森家看到,洁净的卫生间里,洗脸台、冲水便池、梳妆镜、热水器、淋浴设施等一应俱全,和城市厕所几乎没有差别,充满着现代气息。
王和森老人介绍,他的子女在城里工作,每次回家最让他们诟病的就是家里老式的厕所,一到夏天蚊虫乱飞,恶臭扑鼻,卫生糟糕,如今厕所改建好了,干净卫生,对健康也有好处,随着家里环境的改善,子女回来的次数也渐多了起来。
如厕环境的改观不仅悄然改变着村里人的生活质量,也悄然改变着村民的想法,纷纷从“要我改厕”变成了“我要改厕”。目前,鲤鱼村“沼改厕”工作得到村民的踊跃响应,正在快速推动。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游仙区农户共有10.8万户,现目前已新改建卫生厕所8.85万户,下半年游仙将结合鲤鱼村“沼改厕”试点经验,深入乡镇调研,采取农户自愿+补助的形式,联合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在全区进行推广,力争本年实现全区无害化厕所86%,在2020年实现无害化厕所90%以上。确保全区农村厕所革命高质量完成,全面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春梅)10月15日,绵阳市召开全市“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动员大会,将在全市两级法院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涉金...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