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齐聚绵阳为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找准优势 智慧城市要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要真正建成一座智慧城市,除了配备各种智能硬件,充分解决其背后的计算问题也是关键
除了在智慧程度上不断向深拓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应该多关注人的需求
应当根据每个城市的痛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最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的智慧城市群
坐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舒适地抵达终点;每一条出行线路,都有人工智能提前规划,确保畅通无阻;每一天的行程,都有智能管家规划提醒……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这些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到底如何建设?9月6日,作为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的活动之一,2019年第一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绵阳举行,专家们齐聚一堂,为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城市从“智”向“慧”纵深发展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首席教授姚新看来,要真正建成一座智慧城市,除了配备各种智能硬件,充分解决其背后的计算问题也是关键。“这离不开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撑。”姚新说,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计算系统,人工智能中的多代理系统、自然计算、群体智能不可或缺。
计算系统将如何破解智能装置自主切换的问题?“可以用‘市场机制’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姚新借用经济场景中的“拍卖”来解释:“每个智能装置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不同,能力越高、越符合场景需要,就像是给出更高的竞价,也就意味着能更有效地与目标建立联系。”
不仅要提升“智”的水平,更要让城市向“慧”深度发展。“所谓‘慧’,就是指城市要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姚新说,即让智慧城市的计算系统在运行时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在智慧医疗中,如果遇到一位病症不在知识库的病患,智慧城市的大脑应自主意识到必须更加慎重。“这其实是系统可信度的问题,能做到不做能力范围外的事情,系统才能被人类更加信任。”
以人为本打造智慧城市集群
论坛上,平安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岳梅樱给出一组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一项新型智慧城市评价中,参评城市的平均分不到60分,超过70%的城市处于起步期和准备期,市民体验的平均分只有63分。“智慧城市试点虽多,但精品少,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体验感还有很多不足。”她认为,除了在智慧程度上不断向深拓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应多关注人的需求。
改变,可以从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开始。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雷从人工智能出发,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把脉问诊。在他看来,中国的4G技术、5G技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人工智能能在公共交通、工业应用、仓储物流、医疗健康、金融等很多应用场景中为智慧城市赋能,“但不少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都很类似,没有找准自己的特色。”
徐雷建议,应根据每个城市的痛点和优势,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最终发展成为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的智慧城市群。
岳梅樱赞同这一观点。“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把握数字中国与城市群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双轮共同驱动,实现从区域发展一体化扩展到都市圈、城市群甚至经济带的变化。”
在四川,这样的理念正在落地。当天,绵阳、广元、内江、雅安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同时启动绵阳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圈,建设数字城市和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打造全新的政、研、产相结合的交流平台。
(四川日报程文雯)
新闻推荐
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投资推介暨采供对接大会集中签约仪式现场记者张莉摄■记者黄小芹金秋时节,秋风送爽。...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