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农田下掩埋着一座千年古县城

西南商报 2019-07-05 11:50 大字

走进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四川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

苍翠农田下掩埋着一座千年古县城

初夏的一天,笔者随绵阳市政协组织的文史专家小组,来到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绵阳市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正在稻田里劳作的上方寺村村主任邓飞说:“千年前的古盐泉县衙,就在我脚下的这块地里!”著名地方史专家刘文传说,北宋状元苏易简出生在绵州盐泉县,即今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村。如果不是文史专家的提示,外人哪里知道,繁华了600多年的盐泉古县城,就埋藏在满目青翠葱茏的稻田下。

传统村落埋古城

驾车行驶在上方寺村村道上,目之所及的是缓坡丘陵,迂回盘旋,山峦起伏,沟谷交错,魏柳河自北向南纵贯,田间地头庄稼长势喜人。下车在村里一转悠,修建于清代的贾家祠堂(村里有300多户人姓贾)、张家祠堂等老旧院落里,土墙木门老青瓦,室内壁画传递着孝道文化。

上方寺村距玉河场镇约3公里,是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盐泉县县衙所在地,如今已是连绵不断的苍翠稻田。文史专家仔细辨识着上方寺村一些农户家里房屋堡坎、屋基、台阶、路面上的条石和片石,他们告诉笔者:“这些东西,有不少是盐泉古县城的遗留物件,很有味道。”史书记载,盐泉县旧址占地300亩,约20万平方米,县城依山而建,从唐朝到元朝,共存在了663年。此后因盐卤资源减少、朝廷收入减少,盐泉县就被撤销了,后来的岁月里,这里由于交通不便,逐渐荒废了。上方寺村村主任邓飞说:“今年村里已种了1000多亩的稻田,桑树也栽得多,有一半的壮劳力外出务工……”

据记载,隋唐时期,在今玉河镇一带发现了盐井,取名盐泉井。中国古代,盐、铁、茶等是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因此当地很快经济繁荣起来,人口也繁衍很快。

如今,上方寺一带废县遗址存在“大堂湾”“歇马场”“烧坪坝”“狮子坪”“苏里桥”等地名里,大堂湾为废县县衙门所在地;歇马场为县衙门前作拴马之用的广场;狮子坪因其地有一对两米余高的大石狮子而得名;烧坪坝系一片墨质土,据说是数百年间煮卤熬盐,堆积的柴灰。1950年,四川省考古队到上方寺村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引流盐卤的陶制瓦筒、管道等。

在上方寺村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贾达明已年过八旬,他回忆说,大约是1963年,上方寺村村民从地里挖出了300多件文物,7个村民用3个箩篼抬起,步行三天,把这批文物送到绵阳城里上交。

上方古寺育状元

上方寺村,得名于当地同名的庙宇上方寺,这里于1995年被命名为游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后面是苏公祠,立着北宋状元苏易简的像。同治《直隶绵州志》载:“上方寺,治东一百里,古刹也,山下隔溪即古盐泉县废址,明末毁于兵燹。乾隆十二年,僧通善重修,相传为苏状元苏易简读书处。”史书还记载,公元958年,苏易简出生在古绵州盐泉县,即今上方寺村。公元980年,苏易简23岁时考中状元,这是绵阳境内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确切可考的唯一状元,他也是北宋时期四川诞生的第一位状元,故此,游仙区玉河镇被称为状元故里。苏易简的孙子苏舜钦、苏舜元,在北宋朝也以有文采而名扬天下。

上方寺始建于唐朝,前身名为法水院;宋、元等朝多次毁于战火,目前的格局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三进院落,呈中轴线分布。该寺庙内目前存有唐、宋、清碑刻20余方。上方寺以前有盐泉学堂,苏易简曾在上方寺的书院读书3年多。新中国成立后,玉河镇曾在上方寺里办过小学,学生最多时有600多人,这里也曾办过夜校扫盲班。

“国字号”村落传文脉

笔者看到,上方寺门前有很大一棵树,挂满着红丝带,寄托着人们学有所成、工作顺利的美好愿望。上方寺诗书画院前不久已落成投入使用,不少文人墨客走进这里传经送宝,一点一滴地传承着中华优秀文脉。

贾达明说,千百年来,苏母薛太夫人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苏母文化”,其核心就是让子女成才、丈夫谋事业。近年来,上方寺村积极参加玉河镇开展的“十大苏母”评选,同时,村里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传承苏母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让更多的女性成为新时期的“苏母”。

如今,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上方寺村,已确定由国家财政补助进行保护,中国西部“状元故里盐泉古镇”乡村生态游规划正在实施中。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

新闻推荐

游仙:“院坝问廉”直击基层干部作风

村民向干部提出质询百余村民到现场监督、提问□本报记者杜畅文/图“村务公开显示,去年2月份,你们干部在开民主生活会时为每...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