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南路 以堤代路成为绵阳一景

绵阳晚报 2019-05-05 10:24 大字

镇水铁牛悠闲地卧在河堤之上,与越王楼隔江相望

河堤下绿地休闲的市民

河堤下跳舞的老年人

绵阳旧城区铁牛街口涪江码头梁光明摄(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铁牛街拆除后,附近未拆除的河堤梁光明摄于1999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铁牛广场罗广国摄于2000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滨江西路南段顺河后街口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文/图

在1992年的绵阳城市街区图上,滨河南路、滨河北路就是如今的滨江路、滨江西路中段和滨江西路南段。滨河南路是在扩建防洪堤时逐渐形成的,以堤代路不仅形成环城路,也成了绵阳一个地标。今天的滨江西路南段下面是半封闭的隧道式道路,上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聚集地。

1历史上遭遇的水患

“东临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焉。”古代绵阳城沿江分布,水系发达,州城如巨龙一般卧在江岸。但也间接反映出,古代绵州城多洪涝灾害,水患问题成了老百姓的心腹难题。绵阳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沿岷山龙门山暴雨区下游的涪江安昌河、芙蓉溪汇合于此,多有洪患。绵州通汤毓良说,据史志记载:“晋咸宁三年(227)大水成灾。”《太平广记》载:“绵州城地沃禾丰,唯水是患。”《宋史本记》载:“宋孝宗享熙十五年(1188)绵州城水溢没田庐”。《元史本记》载:“元泰定二年(1325)绵江中,水溢城廓。”

直到清朝,水患依旧。据《绵阳县志)记载:“自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以来的30年间,旧城区被洪水淹没达34次。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涪江暴涨洪水,冲东北城而过,冲毁绵州城东北半城,死者众。”从此,涪江改道,绵州城由涪江东岸变成涪江西岸。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涪江洪水再次暴涨毁城,到了无力修复的地步,致使乾隆三十六年移绵州治于罗江达32年之久。直至清嘉庆五年(1800),故河道已淤塞填平。知州刘印全迫于防御白莲教进逼绵州,沿涪江新河道西岸重新筑城,向旧城西北拓展,北门名迎恩门,外北至北河渡口为迎恩街(后称铁牛街),修复河堤240丈,新建绵州城总面积0.73平方公里,城墙总长3500米,当时共修了五道城门,东门、老南门、大西门、小西门及位于北部的老北门。史料记载:城垣周长七里有奇,计九百四十六丈八尺,高一丈九尺,城脚宽三丈二尺,面宽一丈四尺,城身俱用方石修砌,甚为坚固。重建的州城共五门,东曰安定、南曰会昌、西曰镇川、北曰迎恩、西北(小西门)曰长兴。

时隔57年,这里逐渐形成外北片区的街巷。州牧毛震寿再次修复扩建河堤,置铁牛一座、灰牛(石灰土)二座。水患成灾,百姓祈求“斩妖龙、镇江水”,故而修建泗王庙。至此,铁牛街西有泗王庙,东有水观音庙。

2涪江防洪堤的演变

1949年底,绵阳城仅有残缺不全、堤身单薄低矮的涪江旧河堤1123丈,无法抵御凶猛的洪水。“那时候河堤很硌脚,为了粘合河堤就需要用到米。”汤毓良说,把石灰黏土和沙子加水按一定比例黏合后,就成了古代版的“混凝土”。但这种牢固的三合土,缺点也十分明显:颗粒太过粗糙,粘合度也相对有限。糯米灰浆是中国传统三合土的升级版:工匠们把糯米煮烂后,将浆汁倒入三合土,再加上羊桃藤汁和匀,就成了加固作用更强的“糯米灰浆”。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在中共绵阳地委召开的第一次生产建设会议上,即决定派专署建设科干部协助绵阳县维修河堤,并拨经费大米4万公斤,由各居委会发动居民建堤。1951年2月,绵阳县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整修街道和修建简易河堤。是年,组织沿江两岸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封支截流。修建了涪江外北铁牛街段和安昌河大西门至碳码头段共4.2公里简易河堤,但因财政经费有限、技术薄弱,修筑的河堤仍抵御不了较大的洪水。1959年至1960年,市政工程处新修建涪江城区段右岸城郊乡平政村一社高水界石起至东方红大桥头1200米干砌河堤,1962年又继续增建了420米,总长1620米。

“1978年洪灾后,绵阳于同年12月成立了‘绵阳市整治涪江防洪工程指挥部’,决定修建涪江城区河段右岸防洪堤工程。新建河堤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融道路、防洪、游览于一体。为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城区的企业、机关、部队、学校、街道居民群策群力,凡12岁以上能劳动的人都参加义务劳动。”汤毓良感叹,如今人们休闲娱乐的河堤绿地多亏了这一次次的建设。1985年,抢修安昌河右岸防洪堤110米,并完成涪江右岸防洪堤顶水泥路面铺筑绿化工程。堤顶在浆砌人头石上筑成40厘米厚水泥路面。行道树植女贞树653株,株距3.5米,右植夹竹桃700株,黄杨树3000株作防护,临江面筑混凝土空花栏杆。到此,涪江防洪堤成为了浓荫蔽日的绿色长廊,不仅能抵御洪水,也为游览者提供了新的观赏景点。

3滨河路变身市民休闲地

“现在的滨河路和以前的滨河路不是同一段,而且相去甚远。”汤毓良翻开1992年绵阳城市街区图,上面的滨河南路、滨河北路是如今的滨江路、滨江西路中段和滨江西路南段。滨河南路是在扩建防洪堤中逐渐形成的。1979年,由涪江建堤指挥部牵头,公办民助、集资和群众参加义务劳动,扩建涪江防洪堤3500米。1980年,河道管理处组织施工,以堤代路铺筑水泥路面。此路是集防洪绿化、园林、交通、环城道路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工程。滨河南路从东方红桥头至警钟街(原东街临江路),长1422.3米,堤宽13米、路宽7米。

1984年,河道管理处在河堤建成的基础上,委托市建筑公司铺筑水泥路面。建委风景园林办公室在东方红桥头接河堤两端修建滨江小游园。河道管理处与绿化队在全长3341米的南北河堤路两旁种植风景树,形成绿化长廊。滨河北路从东方红大桥头至西山东路市劳动人民文化官,长1308.5米,堤宽14米,路宽9米。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的建成,与西山东路、西山南路形成环城路,具有综合性多功能作用。

以堤代路,也成了绵阳的一个地标。今天的滨江西路南段下面是半封闭的隧道式道路,上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聚集地。从铁牛广场拾阶而上,高大的铁牛依然悠闲地卧在河堤之上,与越王楼隔江相望。天气回暖,河堤下的绿道既遮阴又宽敞,一幅幅绵阳景点的3D壁画绘制于墙上,年轻人摆了简易的小摊做美甲,中老年人带上小音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其乐无穷……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元方调研城区连锁商业并检查节前安全及市场供应

本报讯(记者刘鑫)昨(4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前往城区部分连锁超市、电器卖场、餐饮机构,实地调研绵阳市连锁商业发展情...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