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绵阳日报 2019-03-12 07:12 大字

□实习记者周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游仙区魏城镇桂花社区的10名留守儿童,却每人多了一个“爸爸”或一个“妈妈”。这些“爸爸妈妈”们帮助孩子们洗衣、做饭、缝补、辅导学习,带领孩子们参加公益艺术课或到兴趣中心学习,他们用爱和亲情弥补这些孩子在成长中的情感缺失,他们就是2018年度绵阳市十佳志愿者服务项目之一:游仙区“代理爸爸妈妈”服务项目中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

胡艺杰是游仙区魏城小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11岁的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离开后,父亲也外出了。胡艺杰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读二年级的时候,成绩也垫底,他的奶奶从我们门市上路过的时候,说起他就一脸愁容。”胡艺杰的代理妈妈李小英一脸心疼地说道。

李小英和丈夫周仕强今年都40多岁了,在魏城西街经营一家服装店,自己的女儿已经上大学,生活还算富裕,听说了小艺杰的事情后就来到居委会找到“代理爸爸妈妈”服务项目的发起人常丽,主动申请成为胡艺杰的代理爸爸妈妈。“在与小艺杰接触初期,他总是避着我们,也不喜欢说话”,周仕强说道:“但这些情况我们早就想到了,孩子还很小一定要非常耐心,让他看到你的好,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后来我们夫妻就经常去看孩子,关心他的学业,过年的时候给他买新衣服、拿压岁钱。”就这样,胡艺杰逐渐接受了周仕强夫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的奶奶带着他来店里看我们,小艺杰叫了我们一声‘爸爸妈妈’,当时我的心里真的非常感动,”说到这里,李小英的眼睛里隐约泛起了泪光,“后来我们就融洽得像一家人一样,他会主动把学校里的趣事讲给我们听,会主动告诉我没有新衣服穿。现在小艺杰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游了。”李小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魏城,还有9个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孩子们都享受着同样的温暖”,该项目的负责人常丽介绍,“2012年桂花社区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中心,我摸了一下底,大约有300名留守儿童,其中有20多名家庭极其困难。2016年的时候,有许多志愿者妈妈想要帮助这些儿童,我就想到了成立这个项目。”说到这里,常丽打开办公桌上的一个档案袋,她将里面留守儿童和代理爸爸妈妈的照片一张张翻开。照片上那些孩子的纯真笑容无疑是对她最好的慰藉。

“为了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代理爸妈,我们会组织阅读、绘画、游戏等亲子活动,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大人和孩子们,看谁和谁比较愿意亲近,相处得愉快。我们就会尽量让他们组成一个‘家庭’。”常丽微笑着说:“现在这个项目只是起步阶段,我们还会继续结成更多温暖的‘家庭’,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们健康快乐,在他们的成长中,我希望母爱和父爱永远不会缺席。”

新闻推荐

让“童伴阅读”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彭雪“在每天开馆前,要提前做好书籍整理工作,无论看直播,还是看电影,都要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要播放的动画片……...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