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团聚便是年
□汤飞(绵阳)
如果春节是一出大戏,经过事先的渲染,开头的欣喜,以及拜访亲友、觥筹交错等主旋律,然后慢慢落下帷幕。再长的假期,一旦开始计时,那么离结束就不远了。春节,是个奇怪的节点,结束旧的一年,开启新的一年,可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告别的失落与迎接的喜悦含混不清。
此刻回过头来看,“回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如今大多数人是“年初离家年尾回”,连年不回家者不在少数。按理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回家的路应该更加畅通无阻,朝发夕至不算难事,但人们回家的次数依然屈指可数。或许,我们爱的是想象中美化了的家,而非遥远的、空荡荡的、崭新或破败的具体的家——倒不是不想爱,实在是因为疲于应付生活,无暇无力去爱。这种情感,在春节前后尤为浓烈。
然而总是要回去的,毕竟在长辈的眼里,全家团圆才算是正儿八经的春节,平时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老家的房屋坚挺于时光河流的岸边,默默地守望着家人,无论我们身处多远的远方,都是在这里蹒跚学步后迈出第一步的,那长长的足迹,是思念,也是我们的怀念。长辈脸上的笑容未曾改变,足以融化心底的冰霜,安抚隐隐的忐忑,舒缓焦虑的神经,让人身心轻松。家的温暖一如往昔,许久没有听到的小名又在耳边响起,一家人坐在方圆不一的桌子旁,家常便饭搭配轻言细语和嘘寒问暖,桌子也为这样的“拥挤”感到欣慰。冷清了一年,终于因春节而热闹了一次。
常年冷清的不只一个家庭,还有整个徐家湾。曾经,此地有十余户人家,每到年关,在外谋生的人纷纷归来,走家串户、杀猪杀鸡、邻里相聚,欢乐的氛围足以令上天嫉妒。后来,大伙陆续外迁,把关于老家的一部分记忆留在徐家湾。目前仅剩三户居民,其中一户只在春节回来暂住。所以即便是节日期间,徐家湾亦如轻风般寂寥,极少听见高谈阔论,急促的鞭炮声能在湾里回荡很久很久,仿佛是青山不肯放它离去——自己确实太孤单了,连那些路过的飞鸟都不愿多停留一会儿、多唱一支歌。
这大概不是个例。生活抓住一切机遇、运用一切手段雕刻我们,以客观存在的距离改变了亲情的表现形式。家人将我当作客人一般对待,好吃好喝的供我优先选择,更不用做家务,一旦表露出“不自在”,他们反而会觉得“照顾不周”。为了不让家人“不自在”,我只好时常显示自己有多“自在”。过年嘛,最重要的是全家人开开
心心。
近些年,“反向春运”成为热门词。以往,儿孙回家便是年;现今,能去儿孙家同样是年。那大包小包的家乡土特产,是儿孙的心爱之物,也是长辈沉甸甸的关怀,他们从一个家,搬运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家,再多苦累都值当。儿孙有需求,长辈必回应,自小到大皆如此。原来,家人才是最灵验的锦鲤,无须转发、拜求。
网上,很多人在稀罕“啥是佩奇”,每个人心中各有答案。我想,是祖父对孙子的爱,是团聚的年,还是一家人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粉色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桥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今年1月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全...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