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体系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绵阳日报 2019-01-21 07:12 大字

□本报记者郭若雪

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肢残人员丢掉拐杖、残疾家庭实现居家无障碍,绵阳市残疾人在一项项民生实事的帮扶下,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强不息的风采……

近年来,绵阳市全力打造残疾人事业发展“升级版”,建立起了以保障和服务为重点,涵盖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康复、文体活动等各项基本生活需求的完整体系。

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次跨越。2018年,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为10261名贫困残疾人配备最适用、适时、适合的辅助器具,让更多的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现场

残联康复中心提供康复精准服务

冬日的绵阳,寒意阵阵。而在市残联康复中心却温暖如春。在这里,有进行肢体矫正训练的,有进行智力培训的,有进行辅具调配的……这里俨然成了残疾人之家。

在康复中心,老师们先带孩子们玩游戏,热身;随后开始每日必做的口舌操,活动口腔和面部肌肉;接着进行呼吸训练,通过吹风车、吹气球、吸香气,配合发音;然后是借助助听器分辨不同的声音、音色、音调,最后才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发音训练。

“你好,我叫夏夏……”日前,在市残联康复中心语训部,夏夏一边在老师的帮助下更换人工耳蜗助听器电池,一边腼腆地和记者打招呼。“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孩子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至于错过康复的最好时机。”市残联康复中心语训部罗老师说,听的能力和语言的能力必须要靠后天的康复训练。

声音

“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去年,我领取了轮椅、沐浴椅、拐杖,这些辅助器具解决了大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让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李艳芳家住魏城镇,是肢体一级残疾人,说起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她充满感激。

“两只手一起用力,加油!”在游仙区站起来儿童康复中心辅具训练师的加油声中,坚强的小皓楠一次又一次往前行走着。这是5年来,小皓楠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的训练课程。“我和你们没有不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小皓楠告诉记者,今年11岁的他终于圆了自己的上学梦。“孩子整整训练了5年,现在能够走进校园,开始新的生活我真的很开心。”说起小皓楠的变化,他的妈妈说,现在孩子开朗了很多,融入校园生活让他更有自信心了。

新闻链接

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件合适的辅助器具就像眼睛、耳朵、腿,可以使残疾人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行动更方便,生活得更有尊严。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辅助器具是对残障人士身体缺失的补偿,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对残障人士身体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后的辅具适配,不仅能避免对残障人士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而且能从外到内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辅具的个性化评估适配不仅在于对残疾人身体和生活环境上的评估,还在于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辅具。

为使这些辅具能够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市残联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每个人的残疾程度、行走坐卧、家庭环境、潜在功能和功能补偿的可行性等进行调查、评估,从而确保辅具成为残疾朋友们最贴心的帮手。

2018年为全面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市残联全面进入残疾人家庭进行“一对一,面对面”适配需求筛查,开展评估,做到科学适配,保障残疾人的出行便利,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共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的96个镇(乡、街道),全年为贫困残疾人适配并发放基本辅助器具10261件,完成率183%,落实资金392.71万元。

新闻推荐

绵阳代表团热议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

绵阳李白文化源远流长记者陈冬冬摄传统民俗文化变身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身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身特色民宿……当...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