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加码”为旅游“赋能”

绵阳日报 2019-01-18 08:06 大字

传统民俗文化变身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身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身特色民宿……当下,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新模式、好门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启动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规划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强巴蜀文化资源转化,推进旅游演艺和非遗等文创产品开发。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

□本报记者裴玉松黄小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连日来,省人大代表们围绕如何挖掘绵阳本土文旅资源、破解文旅融合体制机制障碍、文旅产业培育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应充分发挥绵阳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绵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李白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禹羌文化、白马藏族文化、雎水踩桥、涪江号子等民族民俗文化绚烂多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5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如何发挥绵阳本土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嫘祖文化等传统文化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蒋蓓代表建议,成立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门研究机构,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赵红川代表建议,首先,要对文旅融合资源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其次,要将各类扶持政策细化落实。同时,他还建议,充分利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契机,培育壮大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赵红川代表建议,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解决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的现象,在观念、机构、工作、项目和效果等方面迅速实现突破。

“文旅深度融合,不能只让政府唱‘独角戏’!”瞿永安代表建议,应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充分释放市场机制的活力,引进更多的企业参与文旅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

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文创产品的研发,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与会代表认为,推动各类文旅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有创意、有能力、有前景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是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黄运洪代表建议,要善于借力借势,大力招引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充分利用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多方共赢。

“文化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文旅融合应有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黄运洪代表表示,文旅融合一定要在深挖本地特色的基础上,注重整体推进,而不是孤立地搞开发。

来自平武基层的嘎泥早代表建议,尽快实施白马文化抢救传承,在平武设立省级平武白马藏族生态文化保护区,成立白马民俗文化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推动白马民俗文化的保护。同时,积极支持申报传统村落,将白马文化保护传承与扶贫开发、大熊猫公园建设等进行统筹,给予各项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

新闻推荐

绵阳市与中航证券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记者李春梅)昨(16)日,市政府和中航证券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常委、副市长颜超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市委常委...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