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更洁净更宜居更美好 看游仙区如何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绵阳日报 2018-12-27 08:06 大字

水乡新貌

鲜花开满园

圆圆的牡丹世界

荷田绿洲美丽家园

承载浓浓乡愁,离不开青山绿水、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这不仅是诗和远方,更是关乎亿万农民的一场深刻变革。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良好、环境宜居。

统计数据显示:游仙区总人口56.83万人,其中247个村农村人口27.32万人;按农村人口0.5公斤计算,全区每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约为5万吨。

过去,游仙区农村日产生100吨生活垃圾,都是填埋在本区内,污染了土壤、水源,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游仙区时不我待。

今年以来,游仙区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积极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周督查、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制度,吹响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游仙”的激昂号角。

游仙——让广大农村更洁净、更宜居、更美好。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鑫□本版摄影魏清龙

初冬时节,一场小雨过后,游仙区街子镇岳家村格外秀美灵动: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的连户道路、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让人有一种置身江南小镇的感觉。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垃圾收运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局长孟林告诉记者,“今年来,畅通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文化工程在游仙区如火如荼开展,一场人居环境的全面变革正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游仙区根据自身情况,创新探索街子镇岳家村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四好村11个,先后被授予“全国村务公开先进单位”“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区”等荣誉称号。

如今,放眼广袤游仙大地,从绵邈山乡到沃野平畴,从庭院巷陌到河流坑塘,新的希望在阡陌间孕育,新的动能在村落里汇聚。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由弱变强

农村脏乱差的原因很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短板是主因。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乡村必须迈过垃圾处理这道坎。

根据全区农村生活垃圾现状,游仙区制定出台了《游仙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勾画了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蓝图。

按照《方案》要求,游仙区将一大批农村环境治理民生项目列为省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强力推进——

先后争取420万元在石马、小枧沟、新桥、魏城等镇修建了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

240万元在经济试验区修建垃圾压缩中转站;

160万元用于魏城、徐家等10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乡镇垃圾收运车辆和户外分类垃圾桶等设施设备;

370万元用于忠兴、东林、太平场镇污水管网建设;

630万元省级债券资金,其中30万元用于对观太镇、刘家镇、忠兴镇、柏林镇等7个乡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开展可行性研究;600万元在徐家镇、刘家镇、忠兴镇、太平镇、梓棉镇新建5处处理垃圾320吨/日的垃圾压缩中转站,项目目前主体已经完工,正在紧张安装设备中。

今年,按照“三年推进方案”已向省上争取专项资金400万元和债券资金1311万元,用于对全区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的设施设备进行配套,拟采购压缩式对接垃圾车6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11辆,垃圾收集箱240个,自卸挂桶电动三轮车110辆,垃圾桶10000个。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推行向社会化购买服务,极大提升了游仙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水平。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垃圾分类是道必答题

魏城镇垃圾转运站内,垃圾压缩箱忙碌地运行着,工作人员将刚刚收集的垃圾倒入压缩机槽口,按下操作仪器按钮,池中的垃圾迅速压缩成结实的“垃圾砖”,再由垃圾转运车运向玉皇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结合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游仙区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建立农户“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重点在“山湾农庄”、旅游景区景

点、产业基础发展较好的村社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点示范、逐步引导全区农村村民按可腐烂、不可腐烂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与此同时,游仙区城管执法局还会同农口部门扎实开展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及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培育有机肥进行再利用试点工作。

游仙区以绵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置专项规划为引领,以城乡垃圾三年推进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

按照《绵阳市市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专项规划(2016-2030年)》要求,游仙区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财政投入等多元化手段,破解设施建设资金瓶颈,通过购买社会化购买服务,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日常运营、维护、管理交由绵阳城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全区各乡镇的生活垃圾进行全面的收集压缩后转运至绵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全面提高乡镇和农村的垃圾收集率,使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显著改善各乡镇的农村生活环境。

“修起这个垃圾转运站后,我们村改变得多了,生活环境改变了不少。”魏城镇桂花村村民欧波高兴地说。

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方案,完善工作细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按照《游仙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力促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区城管执法分局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智慧居家馆”建设,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通过一系列综合手段运用,游仙区逐步完善了区乡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制度,长期困扰区里垃圾就地填埋,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低的问题迎刃而解。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良好基础,农村人居环境净化工程,让游仙区乡村向着干净整洁的目标迈进。

农村垃圾长效治理“硬件”投上来“软件”跟上来

乡村好环境,要三分建、七分管。

作为牵头部门,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严格按照“扫污除臭整干净”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要求,采取“周督查、月检查、季排名、年考核”方式,全面开展农村垃圾

处理督促检查,大力指导乡镇有序开展工作。

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牵头,会同环保等部门,制定了《游仙区2018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动方案》,全面加强辖区内铁路沿线、公路主干道、重要河段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特别是对芙蓉溪、魏柳河环境治理中,区城管执法局督促涉及乡镇对辖区内河段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出动执法人员对芙蓉溪、魏柳河周边乱倾倒垃圾的违规行为,及沿线乱倒建筑垃圾开展“大整治、大清理”专项行动,分段落实人员巡守,对河面上的漂浮物、杂物,河道两边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进行全面清理。

联合行动重点要对桥下放水口、芙蓉溪分流或汇入口以及小沟渠、排水管道进行摸排,并对摸排情况进行登记,罗列出重点巡护地段和区域,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确保无垃圾、无漂浮物、无污染源,水质好、环境好。

依托游仙区平安巡防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水务、环保、城管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及时对河道各个污水排放点进行了现场取证,区分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污水排放,对河道周边的农户、养殖户、垃圾收集点和沿线排污的工厂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防止各类污染物产生污水进入河道。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下一步河道整治工作的重点、步骤和方法,使沿线沿岸环境状况明显改观。

截至11月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共下乡督查90余次,整改率达100%。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检查22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暗访80余次,下发督办通知30余份,关停全区所有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制定了柏林等7个乡镇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可研报告和整治方案,有效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发展。

整治与引导相结合,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次第坐落着白墙灰瓦的川北风格新式民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绿色蔬菜基地、花卉苗木产业园星罗棋布……

如今,沿芙蓉溪一路上行,一个个绿水环抱、花香盈野的美丽村庄展现在游人眼前。

同时,游仙区把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启动村庄绿化工程,建立完善农村保洁制度。由游仙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队伍,场镇按人口千分之五标准配齐保洁员,不足2000人的,按2000人计算,行政村按每组1名以上标准配齐保洁员。

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游仙区各乡镇村落还以绿色蔬菜产业园、花卉

苗木产业园为核心,依托优美自然风光,打造主题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年旅游收入上亿元。

“硬件”投上来,“软件”跟上来,游仙区用“绿水青山”换来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村民环境意识大提升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治理

“我们村有了垃圾桶,还有保洁员,河沟流淌的是清水,马路边上栽满了绿树,乡里比城里住得更舒坦。”家住游仙区街子镇石庙村村民陈兴林乐呵呵告诉记者。

通过环境综合治理,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成功调动了大家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游仙区积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运用市、区级新闻媒体、网络、手机报、微信、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提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空间,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服务对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达到“电视有形、广播有声、网络有讯、报刊有文、路段有牌、小区有栏”的宣传功效。

今年,游仙区先后印制下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5000余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画和宣传手册12000余份,出动宣传车220辆次,宣传展板或专栏40余张,各乡镇、村悬挂了200余条宣传标语,印发了“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约10000份,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报道整治工作动态,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对脏、乱、差现象坚决曝光,引导广大群众关心环境主动投身环境治理。

同时,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还制定专门的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报道工作方案,做到每周有重点,每月有主题,广泛组织和发动群众,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依据《绵阳市存量生活垃圾治理规划》,根据中央环保督察有关要求,关停全区18个垃圾填埋场并采取覆土绿化等方式封场,个别点临近水源地、处于环境敏感地带的采取全量外运等方式处理,并加大临时垃圾堆放点治理力度。聘请专业的环保公司对乡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开展可行性研究,目前正按照可研报告进一步实施治理,直接解决垃圾堆放点造成的环境污染。

与此同步,游仙区城管执法分局已在大部分村社,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建立场镇、村(社)保洁员队伍,制定相关制度,实行常态化管理,负责环境卫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并落实管理监督机制。

在游仙山乡,环境综合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更宜居更美好

目标,就在前方。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实现这一目标,乡村环境常态化治理是关键。

环境治理新改善行动如火如荼。按照《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要求,制定《游仙区2018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动方案》。集中开展“三线五乱”治理,在“三线”专项治理中,主要以“水、陆、空”为主要整治内容,建立了河道管理“河长制”,公路保洁“巡逻制”,大气污染“排查制”等机制,对河道、排水沟渠等进行了清理、确保无白色垃圾和污染物,对大环境卫生、秩序进行了排查,对公路沿线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全区城乡环境整治一片、清洁一片,保持一片。结合文明城市复审深入开展

市场环境、道路环境、城乡风貌等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解决马路市场、废品收购站、焚烧垃圾、乱贴乱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火热进行。区城管执法分局牵头,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重点对“一核两带三轴四线”和场镇道路、村道以及道路两边的庭院、河流沟渠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和规范。现有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33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6个。

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重点工作谋划是核心。

2019年,游仙区计划在新桥、柏林、石马、经济开发区再新建4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设计日处理压缩垃圾500吨/天,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

结合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以“山湾农庄”、区域和产业优势好的村、组以及旅游沿线等区域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厕所1000处。

根据全区各村(社)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中转设施,计划新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1000处,配备垃圾压缩转运车、电动三轮车、垃圾桶等环卫设备,实行分类收集,形成全面覆盖镇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

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布投诉电话,全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监督网络,做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快速反应、及时整改。

继续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加强社区对辖区的管理参与度,在自身职责范围内的日常管理、常规行动,常抓不懈,突破难点、热点问题。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明察暗访的力度,做到每周一督促、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对城郊、各乡镇、主要道路两侧、农村环境治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督促各个乡镇建立自查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规范辖区门店经营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全区18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整治,聘请专业环保公司开展场地测量、可研等工作制定永久整治方案。

在游仙,随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一座座往昔蓬头垢面的村庄,实现着美丽嬗变。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游仙上下同心,乡村美丽嬗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已站在新的起点上。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新的希望在阡陌间孕育,新的动能在村落里汇聚。游仙乡村的未来,必将带给世人更多惊喜……

●点评

乡村为谁而美丽

乡村为谁而美丽?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一位热衷旅游的朋友曾说,古朴、原生态的乡村才有味道,最好是土坯房、羊肠小道、袅袅炊烟,一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只会破坏这份美感。

外人眼中的诗意乡村,是不是村民想要的家园?对一座不整洁、不现代、不方便的所谓“美丽”村庄,问起村民感受,回答往往是“不满意”。

当前,广大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质,不是为了表面的美丽,而是为了补齐全面小康的乡村短板,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必须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

村民的积极性要充分激发。村民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了解本地的历史和特点,要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游仙区一批示范村人居环境改善之初,就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让村民建设自己的村庄。村庄建好后,他们的归属感、自豪感特别强烈。

要提升颜值,更要提升内涵。农村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短板,公共服务和城市也有很大差距,产业发展落后。村庄要干净美丽,更要让村民方便宜居,促进产业发展,“面子”要美丽,“里子”也要提升,乡村要宜居宜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村落的灵魂。乡村要美丽,还需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村民有了好的精神风貌,农村形成好的社会风尚,乡村才更有魅力,更加和谐淳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涛)

新闻推荐

●四川唯一,全国仅12城市入选! 绵阳获中国2018年“美丽山水城市”称号 目前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52平方米,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第1位

(记者任毅通讯员张平述苏东华)12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中国生态...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