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 乘风破浪40载扬帆起航新时代
碧水蓝天金家林
永贵科技生产线
高铁穿涪城
40年时间很短暂,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瞬间;40年时间很漫长,足可以让婴儿长成壮年;40年时间很关键,在转型发展中发生巨变。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作为绵阳主城区的涪城区砥砺奋进,开拓了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广阔新天地,城市建设在变化,项目投资在加大,产业发展在蝶变,经济规模在扩大,综合实力在变强,幸福指数在攀升,这种种改变令人欣喜、令人骄傲。
回眸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从1978年的绵阳县,到1985年设立的市中区,再到1992年市中区拆分设涪城区至今,伴随着一次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涪城人民创新实干奋进,涪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前行,特别是涪城建区26年来,涪城连续23年跻身四川省县域经济十强县,连续6年位列前三甲。
如今的涪城区正咬定目标,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五个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凝心聚力,拼搏实干,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争当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招大引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涪城一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一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现在办事不仅更快了,还很方便,很多业务一个窗口就办完了。”在涪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前来办理税务业务的兰诗成颇感惊喜。在这里感受到的“快和便”,是近年来涪城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降低办事门槛、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政府服务,着力营造便民利企新环境的结果。
如今,深化“放管服”改革,纳入“一窗制”受理政务服务事项301项,简化办理流程389个,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提速达85%,同时开辟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优化报名、开标、评标、验收等四大交易流程,简化网上注册、保证金缴纳等7个服务环节,项目申请时限提速18.45%,招标投标提速26.68%,合同验收时限提速21.38%。
同时,“六大保障机制”持续深化落实,投融资和规划国土保障机制在项目融资、土地出让、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中作用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八大领域200多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行政许可事项不断提速,“最多跑一次”的优质政务环境加速形成。
围绕行政审批、项目建设、政策落地、资金人才保障等重点环节,涪城全方位深化改革,立体化做优服务。不断优化的发展“软环境”,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吸引一个个“金凤凰”飞入涪城,也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支撑”。
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龙华薄膜偏光片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九州汉地田园康养度假小镇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九洲千城城市综合体项目……随着涪城“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于此,形成了重大项目引进接连不断的“涪城现象”。
涪城为何能与这些大项目频频“牵手”?资源富集、环境优化、政策给力……作为绵阳主城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极具对外开放优势的涪城,一步步提升着与“项目大佬”交流合作的底气。
重大项目签约后,涪城及时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坚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保持“涪城速度”;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建立重大项目问题即时交办、跟踪督查、考核问效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带头解决项目推进问题,加强“涪城力度”。
今年1至10月,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76亿元、同比增长13.3%,总量排名全市第一位;全区7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3.8亿元,投资完成率86.7%;新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335亿元。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开放集聚各方资源,涪城坚持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通过强化企业走访、外向型经济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四片联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但涪城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热情高涨: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惠科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装载机来回穿梭,挖掘机、旋挖机有序作业;在龙华“凤凰膜都”产业园,1万余平方米生产用房已竣工……
近年来,涪城区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齐心协力掀起大建设大发展热潮。
如今,360企业安全集团绵阳三大战略中心正式运营;核医学中心、智能制造研发基地、龙华薄膜偏光片、富临精工二期等10个产业项目有序实施;高铁大道、综合管廊等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六大类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南片区产业一号线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一个个项目折射出涪城不断提升的经济竞争力。
软件产业园、科技物流产业园、中国(绵阳)智能终端产业园……在一座座专业、规范的特色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的背后,涪城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格局,立足资源优势,探索完善产业园区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园区事权配置,壮大园区发展规模,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规范化建设发展;涪城区围绕“四片联动”布局,加快推进四大片区突破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是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的核心载体,涪城主攻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信息安全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工业项目前端技术研究和后端科技服务;
临港经济发展区22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建设方案获得市上批复,并支持其作为全市南部区域的重点产业板块,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整合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南北两区互通互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中心城区是涪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抓好新区有机生长、组团协调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旧城双修更新,持续在城市形态、产业业态、环境生态、人文特色等方面优化发展;
农旅融合区田园综合体试点“四大工程”加快实施,“涪城芦笋”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备案名录,“千鹤桑田”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被评为市级园区。
今天的涪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次第花开;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密集布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多点支撑的格局已然形成。
民生福祉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在涪城的大街小巷,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乡镇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整个城市都浸浴在安宁和谐中……近年来,涪城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成为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软黄金”。
通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十大长效机制”,涪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去年,以迎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682家、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121家,木龙河黑臭水体整治、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等项目有效推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97个;新建幸福美丽新村15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1个、市级“四好村”31个。
抓发展、促改革、强治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从各个方面来保障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一直以来,涪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倾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以教育为例来说,181所公民办学校、8.7万余名学生、5300余名教师,涪城教育蔚为壮观,占据全市基础教育三分之二的份额。实验中学、御营小学、成绵路小学教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新建公园路幼儿园圣水分园、园艺幼儿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午餐计划……涪城坚持教育投入重点倾斜、优先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为破解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近年来,涪城区强力推进医改落地,不断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和“十免四补助”工程,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筑牢健康扶贫根基。
如今,随着一项项民生项目、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健全,支持城镇居民就业创业,并出台21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确保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已脱贫对象和困难对象稳定脱贫……群众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更有保障。
涪城区委书记郑志恒表示,经济建设是基础和前提,经济建设越好,越有能力保障和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生活保障得越好,会发自内心的支持参与经济建设,进而促进经济建设发展,这是良性互动的。涪城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奋斗是对新时代的最好回答!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涪城正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奋力书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女子城管队员摆放共享单车□本报记者谢艳文/图昨(17)日,在游仙区沈家坝片区、东津路一带,一支着装整齐、有序巡街、面带微笑...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