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 全力打造产业强区聚力建设生态新城
晨练
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
旭虹光电生产线
大气磅礴的三江大桥
四通八达的道路骨架
江河汇流,三江岸边崛起新城;春潮激荡,城南建起产业高地。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建区18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城南。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它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地成长、壮大,已经成为绵阳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发展新格局中“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绵阳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如今的经开区,呈现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大事记
◆2000年8月,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绵阳经开区)成立,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5年4月,经开区与涪城区南郊工业园合并,成建制移交涪城区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中共涪城区委、涪城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010年4月,涪城区将经开区2010年2月23日前的机构编制及在编人员全部移交至经开区管委会,划归市上管理。
◆2011年,绵阳经开区被命名为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
◆2012年2月,经开区与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增挂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牌子),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机构级别为正县级。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2年5月,获四川省新型工业示范基地称号。
◆2013年7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
◆2015年10月,被命名为四川省产业园区“园保贷”试点园区。
◆2017年,商务部根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的规定,对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了综合排名全国第29位的优异成绩。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建区以来,特别是2012年两区整合,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地区经济总量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8.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69.37亿元,年均增速7.6%,预计2018年GDP达到6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72.0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6.17亿元,年均增速8.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3.9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3.44亿元,年均增速61.5%。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辖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4:86.6:9.0,调整为2017年的6.8:58.8:34.4。5年间,全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407户、总数达9899户。3年净增企业1244户、总数达到3661户。规上工业企业5年净增21户、总数达到78户,年均增速6.47%。三产占比5年间上升25.4个百分点,三产税收收入2017年占比超过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22879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50275万元,5年实现翻番并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年均增速17.05%。
产业集群特色鲜明
经过近20年的集聚和发展,经开区现已形成以长虹智能终端、华丰连接器、海立电器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东材科技、利尔化学、旭虹光电、美丰科技、禾大西普为代表的新材料及循环经济产业,以波鸿好圣、华晨瑞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和以丰谷酒业、雪宝乳业、农大高科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正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4+2”创新型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产业体系。全区现有各类企业3996户,其中“四上”企业17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户;荣获省著名商标企业12户、市知名商标企业17个,拥有省名牌产品7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分公司14户;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189家(其中500万以上42家)。园区注重融合发展,信息安全、化工环保、食品及生物医药等专业园区和木龙河片区
“中国科技城·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区”正在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超常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从2000年建区伊始,经开区以宜业宜居宜商为目标,坚持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昔日的荒河滩上,如今是高楼林立,产业兴旺,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在城南,崛起了一座美丽大气的山水生态新城。
近20年间,全区投入城市建设资金上百亿元,推进道路骨架网络、给排水管网、燃气、电力、通讯、4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辖区总面积近7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现在已达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5万。现在的经开区是人居环境优美,产城有机融合。建成的汽贸商圈建中高档品牌汽车4S店达40余家,在南湖街“特色餐饮一条街”汇聚美食门店80余家,生活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已建在建的经开万达CBD、涪滨印象、吉盛三江国际丽城、五和城南新天地、树高威尼斯等高端商业商住小区商住面积达700万平方米,环境及设施一流。与正在打造的先进制造业示范核心区,正在规划建设的木龙河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功能带,正在加快建设的沿江(涪江)高端商业商住和商贸服务业功能带、沿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带,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绿色低碳、山水田园、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招商引资成效斐然
自建区以来,经开区到位内资总共达818.963亿元,到位外资总共达58792.82万美元,签约项目总共达903个,协议引资总共达956.4亿元。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有73个,1-5亿元项目总共43个,5-10亿元项目总共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
重点引进了大连万达集团公司投资100亿元的城南中央商务区项目、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化学品产业园项目、美丰实业投资18.5亿元的美丰工业园项目、四川长虹公司投资18亿元的
长虹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东材科技集团投资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华晨汽车投资6.6亿元的凸轮轴生产基地项目、东莞平波电子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大、中尺寸智能终端一体机项目等。同时,经开区先后引进了英国禾大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项目、英国史密斯集团高可靠性连接器项目、德国梅塞尔集特种气体生产项目和日本精化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项目等优质外商投资项目。目前已落户外商投资企业17家,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化学农药制造、专项化学用品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保险、汽车租赁、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投资。
创新创业方兴未艾
多年来,园区将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推手,现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4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个,市级12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6个,面积18.15万平方米,已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1032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已建设有各类创新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5个、省级研发机构8个。2014年至2018年9月,辖区专利申请量累计达4581件,其中发明专利1671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2274件,截至目前,有效专利数达1224件。2014至2017年,吸引了125名高层次人才来区创办科技型企业80家。2014年-2017年,年均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5700万元。2018年,预计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7000万元。“两新”产业加速聚集,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1.73亿元,年均增速18.73%。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建区近20年来,经开区教育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从实现“两基”目标,到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从以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到逐渐使用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再到现在的网络教学,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现代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
全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从条件简陋的医疗卫生机构变成今天诊疗设备先进、科室配置齐全、人才配置不断提升、院容院貌整洁优美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机构。全区乡镇卫生院从原有21人发展到现有职工118人。松垭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成功晋级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填补了经开区公立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的空白。如今,全区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服务于辖区居民。近年来,随着万江眼科医院、肾病医院等多家民营医院入驻,为经开区的卫生事业注入巨大活力。
民生工程惠及万家
近六年间,全区民生项目资金投入达到11.44亿元,由2013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3.26%增长到2018年的44.54%。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区参保企业近500户,参保人数达1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8万人,参保范围达到了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参尽参。近10年间,全区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0余期,培训失地农民5126人。积极落实就业政策,累计实现就业3.5万人。领办大学生各类创业园、基地和企业10个,240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区劳动监察部门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劳动纠纷投诉案件770余件次,为劳动者兑现被拖欠工资约2.5亿元,其他经济补偿约630万元。养老体系逐步健全,2009年引进的民营养老机构九九佳园颐养苑,现有床位690张,入住老人达到460人。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在“扩大开放,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中,绵阳经开区一定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在加快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化产业强区和生态化活力新城的征途上,为争当绵阳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排头兵,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作出经开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闻推荐
女子城管队员摆放共享单车□本报记者谢艳文/图昨(17)日,在游仙区沈家坝片区、东津路一带,一支着装整齐、有序巡街、面带微笑...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