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巷 见证新老绵阳的更替
昔日的卫生巷不卫生(资料图)
如今的卫生巷整洁靓丽(摄于2018年8月)记者胥江摄
改造后的卫生巷不仅卫生,还带着点古韵记者胥江摄
↑↓卫生巷(摄于2018年8月)记者胥江摄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
作为一条绵阳人熟知的街道,卫生巷也是一条老街。这条老街既蕴含着现代绵阳气息,又通过画笔勾勒了古城绵州的惊艳。时间是台缓慢工作的碎纸机,曾经的只有小青瓦房泥泞路的背街小巷印在一张发黄的纸上,淡出了我们的记忆……
短暂存在的姜家巷
在之前写到的老街巷中,卫生巷偶尔会被提到,作为一条绵阳人熟知的街道,卫生巷也是一条老街。卫生巷的前身叫姜家巷,与谭家巷相通至清真寺,也是同时修建的两条街道。
谭家巷是绵阳仍存在的且未改名的老街巷之一,在《西城根街/西环城巷》中有所提及。《绵阳市城乡建设志》中写到,“西环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名为“西城根街”,历史用名“城墙边”,长160米、宽3米。关注老街巷的读者应该记得,《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了两个名为“西环巷”
的地方。记者在《西环巷:前世今生大观园里再相见》里写到:西环巷,望文思义就是环绵州城西城墙边上的一条巷子。建国门到小西门那一截,清朝的时候有西环城路、北环城路等,西环城路后改名光大街,又改叫西环巷。西环巷长167米、宽3米,是普通居民区。
那么,西环巷和西城根街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绵州通”汤毓良认为,在曾经一段时间里西环巷和西城根街常被绵阳人指代同一条街巷,严格地说,绵州城西城墙边上,建国门到小西门是西环巷,小西门到大西门是西城根街。
仔细观察上世纪80年代老绵阳的地图,西环巷和西环城巷(西城根街)已经明确划分开。警钟街成为两条街巷的分界线,西环巷是今天的大观园,西环城巷则是在如今谭家巷和卫生巷北段的位置。
姜家巷尚未正式修建之前,卫生巷南北分别是西环城巷和南城根街。翻看《1942-1943绵阳县地籍图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西城根街(西环城巷)与南城根街相连,与西大街、油房街相交。如今西大街和油房街隔着涪城路已经不能相连了,但从西环巷与西环城巷位置可以推断其走向。
两段“顺城”老街
清城建成后,大西门外迎油房街,倒右拐顺城墙边是油市巷。清城墙在顺城街口围中心医院半弧形接大西门。顺城街因顺城墙弯曲又称弯巷子(民国时期只有3米宽),那时候老绵阳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顺城街不顺城,西巷子不是巷”,我们已经知道卫生巷是曾经南城根街的位置,如今的卫生巷与顺城街虽然距离很近,但很明显不会是同一堵城墙。实则顺城街名为“顺城”,却并不顺清城。汤毓良说,顺城街的历史要从明朝说起,顺城街因顺城墙弯曲又称弯巷子(民国期间只有3米宽),南北向转东西,北接翠花街。明朝西门顺城墙向南转弯后往东至白衣庵,西门外有西巷子。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明朝古城旧址绵州城垣西临安昌河与涪江故河道汇流处,东部和北部城垣坐落在今涪江干流(俗称绵阳北河)中心处。兴建绵州市政建设规模空前的是明代,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知州宁鸿砌石城九里有余,长、宽均超过二里;明孝宗弘治元年至十八年(1488-1505),知州江洪增修外郭、挖砌城壕;明世宗嘉靖元年至四十五年(1522-1566),安绵兵备道方任修长堤护城,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明朝西城的城墙以顺城街、翠花街为界,西门在徐公祠(今涪城区人大楼房)左前方,东门、北门在今涪江河心,顺城街的名字由此得来。
姜家巷存在时间不长,民国中期,为便利去清真寺的回民进城回家需求,修了姜家巷与谭家巷。“巷子没现在这么长、这么宽,而且也不叫‘卫生巷’,叫‘姜家巷’。”汤毓良认为和马家巷命名过程一样,卫生巷也是因为一位姜姓的有钱人住在巷子里而得名的,但具体是哪一位,相关书籍并未详细记载。“如果说马家巷里早期居住的都是高富帅和土豪,那么卫生巷里最初大多住的是升斗小民,巷子附近并不繁华。而且在清朝的时候卫生巷只是通往西城门的小通道,来往人并不多。”说起如今卫生巷的名字,汤毓良说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绵阳旧城改造时,才取此名。“主要因为离中心医院较近,所以更名为‘卫生巷’,一直沿用至今。”
从“不卫生”街变成文化新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卫生巷其实不卫生。改造前的绵阳卫生巷,巷道狭窄,建筑老旧,街道卫生差,与城市格格不入。那时候,不管是行人还是行车都十分不便。卫生巷北段改造工程是在2010年,绵阳市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动手整治背街小巷。
改造后的卫生巷叫人眼前一亮。“那阵说改造,我们老百姓肯定是高兴的哈,要整就要整好,整彻底。”石军是卫生巷附近的居民,过去每天骑自行车路过卫生巷上班。石军说,在卫生巷还没改造时,两边堆的虽然不是恶臭的垃圾,但那一堆堆废纸也十分影响行人,“看着就不舒服”,还把路占了一半。
如今的卫生巷不仅卫生,还带着点古韵。东起实验小学后大门、西至绵阳市中心医院宿舍区长达180米的街道两侧,不仅荆竹镶嵌其中,围墙的顶部被装饰成仿古样式,而且在墙壁上还绘出表述绵阳特色的诗词画幅,有杜甫、陆游等人的诗作。30余幅诗画全部拓印在仿古的白色围墙上,作品最长的达4米,最短的也达2米,绘制着绵阳人熟知的七曲山、富乐山、越王楼。这些诗画让巷道平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还记得小青瓦平房泥巴路,时间是台缓慢工作的碎纸机,不那么卫生的卫生巷印在一张发黄的纸上,淡出了我们的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日前,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小说发展研究”项目结题会在绵阳召开,一个“中国科学小说料史库”也初步建...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