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绵阳统一区号0816并建成程控网
□本报记者文宇
你还记得寄出去的第一封书信吗?你还记得第一次用“大哥大”拨打电话的情形吗?你还记得第一次用智能手机登录网站的激动吗?……这一切,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历史。
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有人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任意切换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从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BP机,从移动电话鼻祖“大哥大”到智能手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通讯方式也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5G”时代就快到来。
事件回顾>>>>
1996年,根据国家邮电部通知,全国以地市州为中心建立本地网。结合实际情况,绵阳取消各县长途区号,全市正式统一使用“0816”区号。对群众而言,通信资费大大降低,通话接续更快。绵阳也成为全省第一个建成本地电话网的城市。
由此带来的变革接二连三:1996年,全市全面建成程控电话网,从人工转接变为直打直拨;1996年,全市建成第一代数字移动电话网络,简称“全球通”,群众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过漫游拨打电话。
业界观察>>>>
从书信到微信,通信方式的不断改变顺应历史潮流。对于这一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副总经理陈胜军深有感触。他说:“从电报到摇把电话、到程控电话、再到BP机、手机,从拨号到宽带、再到光纤,从1X到2G3G、再到现在的4G,每一次变革都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他表示,以前,在科技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市民无论是使用电报、电话、BP机或者手机,都只是简单地满足通信需要。现在,通信手段的更新,不仅仅为个人带来生活和沟通便利,更为企业销售渠道拓展、知名度传播和效率提升注入“强心剂”。未来,随着下一步技术变革的到来,通信不再只是传统的沟通方式,将与信息、IT等技术深度融合,根植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原市邮电局总工程师张朝金还记得20多年前全市建成程控电话网络的情况:区号统一后,他和同事一道,半夜三更在机房,加班加点工作,翻来覆去测效果。“干这些事,就是为了让群众通信更便捷,更安全。”已经退休多年的张工感受颇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加上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的努力,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基本建成,传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起信息交换节点,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声频、视频全覆盖,通信畅通无阻。自然,带来的好处举不胜举。
“我们这些搞通信的都没有想到变化会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原绵阳电信分公司总经理许斌说,以前,通信网络、通信工具基本都是为了党和政府开展工作使用,个人想要申请一部电话需要经过多道程序,而且价格不低,属于奢侈品;现在,各种通信方式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生活的刚需,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这就说明一点:无论哪种科技手段,最终都会落实到社会进步上,都会落地到群众生活中。
市民感言>>>>
在红星街街口的长凳上,70岁的陈大妈正在鼓捣她的智能手机,这是女儿在她前年生日时送给她的礼物。一开始,大妈完全不会用,经过3个月的熟悉,现在大妈已经加进了20多个微信群。“现在太方便了,想跟老朋友、儿女聊天,直接在手机上点一下视频通话就可以了,还不要钱!”陈大妈向记者回忆,在她三、四十岁的时候,联系朋友或者儿女都是靠书信、电报的方式,“电报贵,一般都不敢随便发,除非有急事。按字算钱,如要加急还需额外加钱。”
今年32岁的高建还能回忆起自己烧坏第一部座机电话的情形。“当时是1997年,我刚10岁,家里安装了第一部电话机,我看到好玩就把电话线放在蜡烛上烤,结果烧断线了,我爸还把我狠狠修理了一顿!”高建笑着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上了各种通信手段,座机也好,手机也罢,都变得极其普通,沟通越来越方便,发信息、通话、视频,随便一点,完全能满足大家的各种通信需要。
有了手机,拨打越洋电话也不用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市民周琦在法国留学,随时都通过视频跟家人和朋友聊天,来自异域的问候不断。周琦说:“一分钱的越洋电话费都不需要,关键是还能视频,还可以在视频里跟妈妈撒娇,这种感觉才是最棒的!”
新闻推荐
综合消息28日上午,从绵阳警方获悉,目前包括高颜值女酒托卿晨璟靓在内的5名嫌疑人已投案自首。此前,绵阳警方发布...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