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根街:从卫生巷南段走到南门城墙

绵阳晚报 2018-11-25 08:00 大字

《1942-1943绵阳县地籍图集》中标注的南城根街(红线标注)

清同治版绵州城地舆图标注的“南门”

一环路南段临干休所部分就是原南城根街靠南门一段记者胥江摄

原南城根街主要位于现长城花园(红黄屋顶部分)位置记者胥江摄

绵阳老南门城墙遗址,其房屋建于墙基上(杨朝茂摄于1997年)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

伴随旧城改造,老城墙下的街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西环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名为“西城根街”,历史用名“城墙边”,是如今卫生巷北段;北城根街与珠市街并作临园干道。东城根街保留了一段旧巷子,记录了绵阳老照片;南城根街消失得彻底,仅有卫生巷南段还是老街曾经的走向……

1

为何绵阳城南门不对北门

提到南城根街,想必很多读者会联想到东城根街、西城根街以及在《老街巷:珠市街》中提到过的北城根街。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一场大水将绵州城冲毁三分之二,涪江改道将绵州城由涪江东岸变为涪江西岸;乾隆三十五年(1770),涪江洪水再次暴涨毁城,到了无力修复的地步,致使清政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移州治于罗江达32年之久。嘉庆五年(1800),由于白莲教起义,起义武装步步逼近罗江,时任绵州州官的刘印全临危受命,奉旨重建绵州城,将州府驻地重迁绵州,刘印全沿涪江新河道西岸重新筑城,向旧城西北拓建,修复河堤240丈,城设五门:东门、老南门、大西门、小西门以及位于北部的老北门。在城内新建街区,城外在北门、小西门、大西门、南门建有街道。“绵州通”汤毓良介绍,《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嘉庆五年(1800),城垣改建竣工,沿城根形成四条街巷。这四条街巷便是东西南北城根街。

汤毓良认为,虽然四条城根街同时改建命名,但南城根街形成应该在清代以前,翻开乾隆《直隶绵州志》“绵州地與图”,或民国《绵阳县志》的“县治街区图”,以及回忆解放前至1958年尚存的清城城垣、城门、街道方位,老南门与正北门之间没有南北中轴线,众多街道都不南北对称,却有点偏东西平行贯通。老南门与正北门之间,被众多街道隔断,无法贯通;如进了南门向正北门行走,没有贯通的捷径;却被建设街(菸市街+华光庙街)、文庙街、解放街(通圣街+县府街)、警钟街(含过去的东大街、民主街小西街在内)、棉花街、三光街、翠花街、新街(含公园路东段)所隔断;直到正北街才能到正北门,这是为什么?

时间回转到明朝。《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明朝古城旧址绵州城垣西临安昌河与涪江故河道汇流处,东部和北部城垣坐落在今涪江干流中心处。兴建绵州市政建设规模空前的是明代,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知州宁鸿砌石城九里有余,长、宽均超过二里;明孝宗弘治元年至十八年(1488-1505),知州江洪增修外郭、挖砌城壕;明世宗嘉靖元年至四十五年(1522-1566),安绵兵备道方任修长堤护城,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明朝西城的城墙以顺城街、翠花街为界,西门在徐公祠左前方,东门、北门在今涪江河心。

我们曾领略老北街的繁华,正北门又名迎恩门,通迎恩街,是清嘉庆五年,绵知州刘印全率众建成的。汤毓良认为,老南门的怪方位说明它与正北门不是同一个朝代建的,早在清代之前就存在了,故被众多街道所阻隔,与正北门不贯通,且相距甚远。史志记载:“北宋景德四年(1007),绵州推官建土城,城设四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人们见到的老南门,即宋代的南门。这样,绵州宋城的轮廓出现了,位置也明确了;老南门与涪江河心的老北门也贯通了,中轴线就是正南街和盐市街。这也解释了为何绵阳城南门不对北门,南街不通北街。

2

南街小学最后一段南墙

南街根街过去的方位很好找,翻看《1942-1943绵阳县地籍图集》,我们能看到南城根街与西城根街相连一直延伸至南门到南街小学为止,与环秀街(红星街)、南大街(一环路南段)相交,其中和南大街呈丁字形相交。南城根街的方位与今天建设街、南河路的走向相近,西城根街为今卫生巷北段,卫生巷南段则是南城根街的一部分。

南城根街过南门到南街小学为止,南街小学有过最后一段南墙。南街小学曾是远近闻名的一个书院,名为治经书院,有百余年历史。光绪七年(1881)红学家孙桐生被绵州州城治经书院延为主讲十余年,“学徒麟萃,自与及门切究古学数年,左绵学风为之丕变。”翻看杨朝茂拍摄于1997年的南街旧照,我们还能依稀看出这些临时居民点的建筑下面充满年代感的墙砖,而这些,正是南门城墙的墙基。那时,在南街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到曾经的南墙,那便是南街小学,南街小学的围墙就是直接在南墙基础上再修葺的。

3

城根消失仅有东城根影巷

伴随旧城改造,老城墙下的街巷开始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绵阳市城乡建设志》中写到,“西环巷”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名为“西城根街”,历史用名“城墙边”,西环城巷则是如今卫生巷北段。

以北门为界,北门内是北街,外是外北街。北门内沿城根形成的是北城根街,出了北门东边是珠市街。《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1981年10月6日,绵阳市(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市政建设指挥部后,集资改造珠市街。珠市街后与北城根街并作临园干道。

如今,四条城根街仅有东城根街仍然存在绵阳地图上。从红星街一侧进入东城根街,人们看到的是仿古城楼的建筑,走近东城根街,映入眼帘的是刻着“东城根”三个大字的城墙,左边儿是一面灰色砖墙,上面满是老绵阳城的黑白照片,写着“城根影巷”四个大字。看过《东城根街:记录老绵阳历史的文化小巷》的读者应该知道,东城根街城墙一侧,是由几十张尺寸不一的黑白老照片组成的照片墙:1978年东方红大桥上卖扁担的男子、1984年油坊街人潮拥挤的景象、1989年铁牛街摆摊的场景……

文字和图片记载了我们对老街的遗忘,而城根故事,随着城根下的居民一起,去到新的地方再萌芽。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却也永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老物件老照片 带你重温难忘岁月

参观老物件的市民络绎不绝本报讯(记者王勇文/图)绵阳老街道、老城区、上海牌缝纫机、12寸黑白电视机、木质座式照相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