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两口子的通信故事

绵阳日报 2018-11-12 07:48 大字

□本报记者郭若雪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从前慢》,正是今年48岁范志明记忆中过去的样子。改革开放40年,范志明从小范变成老范,而他的故事也随着通讯变迁铺展开来。“这么多年,我的手机尾号从未变过,通讯方式的改变成就了我和她的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范志明家采访,看到他从铁盒中拿出厚厚一摞已经泛黄的信纸,小心地撑开,“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一行行隽秀的字体诉说着过往的故事。1986年,老范从绵阳前往吉林省读大学,在学校诗社与妻子龚雪初相识,由于共同的爱好,两人在学习之余借着书信分享彼此对文学的热爱。“记得当时,我每次读到有意思的文学作品都会写信分享给她,满心期待地将信放在她宿舍楼下的传达室。”

青春之美,无以复加。1990年,范志明在父母的安排下回到绵阳一所中学教书,凭着自己与龚雪分别时留的地址,老范开始了漫长的两地鸿雁传书。“一封信承载着我的思念,穿越大半个祖国,告诉她我的近况。”范志明说,由于两个人刚刚开始工作,都忙,书信成了两人之间联系的最好方式。

随着90年代初BB传呼机风靡全国,

老范和龚雪在信中商量,为了方便联系,彼此花积蓄买了“火柴盒”般大小的BB传呼机,哔、哔、哔……在收到龚雪的传呼信息后,老范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第一时间跑到公用电话亭拨通了呼叫台,想要邀请龚雪来绵阳生活。“我就那样痴痴地站在电话机旁等了半个小时,冷的时候就不停地搓手跳两下。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电话。”范志明说。

一年后,因为工作调配,范志明向单位推荐了龚雪。辗转五十多个小时的路途,龚雪从石家庄来到了绵阳,并在同年的12月11日,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为了方便她与家人联系,我们在家里装了电话。当时,可不像现在一个电话,安装人员就上门服务了。那时,我们排了一个月的队,还是找单位拿的名额。”范志明回忆道,我还特地找熟人要了一个好号码。

如今,被人称为“老范”的他,显然已是个“手机时尚达人”了。“我儿子淘汰的苹果手机我也用过,随着‘中国造’质量提升,我现在都用国产机了。”老范一边说,一边介绍起自己手机的炫酷功能。

从见字如面到天涯咫尺间,通讯方式改变了,但范志明两口子的感情始终如一。范志明深深地感叹道:“老伴要是出去玩,我都要让她给我视频报平安。现在,别说年轻人了,我一个老头子手机不在身边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新闻推荐

四川省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暨绵阳市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昨(9)日,由省教育厅、市政府主办,市教体局、涪城区政府承办的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为主...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