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魏城,繁华深处觅诗情
魏城北山院摩崖石刻“经柜子”。
杂谈
□本报记者文莎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魏城逢故人》诗题中的魏城,原为绵州(今绵阳)所辖魏城县,是古金牛道的必经之路,过往行人商旅甚繁,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人文遗迹。
9月25日,记者对话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绵阳地方史研究学者蒋志,听他将魏城的往事娓娓道来。
西魏设县,明清重生
“古代的魏城,大部分位于今天绵阳市游仙区境内,面积为1018平方公里,现在游仙区还有一个叫魏城镇的地方,面积仅有91平方公里。”不过,这个弹丸之地,历来备受朝廷重视。蒋志介绍,魏城是古代西蜀到长安(今西安)、襄汉(今湖北襄水、汉水流域)的交通要道,是古代绵州(今绵阳)北上的重要门户之一。同时,在古代,魏城还有很多盐井,制盐业相当发达。此外,这里水土肥沃,农作物产量高,是川北重要的粮仓之一。南来北往的马帮将这里的盐、谷物等,不断地运送到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魏城设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据记载,“西魏废帝元年,析潼州地,置魏城县于州东之六十五里。”
因盐兴县,魏城一直经济活跃,商业云集,人民生活富庶。“直到蒙宋战争几乎将魏城毁灭,作为一颗蜀道上的明珠,它的光芒逐渐暗淡。”蒋志嘘唏道,公元1283年,支离破碎的魏城被正式撤销,并入绵州管辖,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
然而,300多年的休养生息后,魏城又再次走向繁荣。“在明清时期,魏城一直作为一个驿站的形式存在,交通枢纽的作用依然很显著。但是因资源的枯竭,这里的制盐业走向凋敝,取而代之的是手工业,以生产丝绸而闻名。”蒋志说,特别是在清朝,产自魏城驿的丝绸源源不断地作为贡品被送入宫廷,商品贸易往来,繁华不减当年。
吟诵魏城,诗人唱和
蒋志还表示,古往今来,罗隐留下的魏城的“诗情”,引来不少诗人的追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南宋诗人陆游。公元1172年,陆游从汉中出发“细雨骑驴入剑门”途经魏城,在此歇脚时,读到“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后,便诗兴大发,提笔写下《绵州魏成县驿有罗江东诗云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戏用其韵》。罗隐,字昭谏,号江东生。“戏用其韵”,是指沿用《魏城逢故人》的韵脚。
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王士祯在《渡涪江》的诗中云:“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全诗巧妙地化用了《魏城逢故人》的尾句“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寥寥数语,道尽绵阳风流。“一句‘记得江东诗句好\’可以看到,罗隐这首诗在古代流传甚广,历久弥新,深受文人追捧和称赞,非常具有影响力。”
蒋志表示,从文人墨客竞相为绵阳、为魏城题诗可知,这里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名城,而且风景秀美,不断地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新闻推荐
省保文物单位-魏城北山院(魏城镇政府供图)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文莎)“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今日因...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