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千年前的护墓之神

绵阳日报 2018-09-26 03:08 大字

本报讯(梁柱生记者田明霞文/图)日前,因修建九绵高速公路而进行抢救性挖掘的江油72座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崖墓挖掘工作结束后,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运至绵阳博物馆进行修复。在众多文物中,绵阳首次完整出土的距今近两千年前的东汉初期陶瓷镇墓兽很有特色(如图)。

该镇墓兽初看像人,细看是兽类,高0.63米,左右长0.27米,前后宽0.21米。头戴宝冠,龙角兽耳,鹰鼻鼓眼,呲牙咧嘴,面目狰狞,舌长及胸,左手捉蛇,右手执斧,形象诡谲、怪诞、威仪、神秘。文物修复技师巩三说,镇墓兽是汉代墓葬的守护神,一般立在墓门外,守护墓主人,起到除祟辟邪、护佑死者的作用。

此次联合考古队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刘睿介绍,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刘睿说,镇墓兽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历史背景和人类意识形态的演变,对于研究当时绵阳一带的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绵阳市考古研究所正组织技术人员对镇墓兽等出土文物进行修复。

链接

镇墓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重巫信鬼”的楚国,汉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全国各地流行,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最早用木头和骨质做成,以后主要用陶质和唐三彩。两汉时期,镇墓兽的造型种类繁多,主要有人形长舌镇墓兽、人首兽身镇墓兽、独角镇墓兽等。独角兽又叫獬豸,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被奉为司法公正的象征。汉魏之时也常被安置在墓门左边,充作镇墓兽。镇墓兽的作用就是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古代墓室中设置镇墓兽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止妖魔鬼怪对墓主的侵害,二是吓唬盗墓者勿盗此墓。所以镇墓兽外形抽象,构思诡异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烈的巫术神话色彩。

新闻推荐

绵阳市旅游部门发布9条温馨提示

本报讯(记者李春梅)中秋刚过,国庆假日即将来临,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出门旅游。为了帮助广大游客安全出游、文明出游、快乐出游...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