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系统思维提升政务服务软环境“指数”
7月11日,在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绵阳某企业经办人员陈峰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变更时,只录入企业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该企业相关资料就在省一体化平台中自动呈现,免去了专门提交材料的麻烦。
绵阳启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让群众体会到政务服务效率的大幅提升:过去部门间犹如“数据孤岛”,群众办理业务都要提交相关材料。借助一体化平台,一个身份证(或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对应着一个账号,数据将在后台共享,用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这不是绵阳优化政务服务的唯一探索。过去一年,绵阳先后推出了提升办事效率的“服务绿卡”、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等做法,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8)》中,绵阳综合排名全省第三。□本报记者祖明远
软环境支撑持续发展
制约政务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就在于部门间缺乏有效衔接。
以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为例,共有36个具体职能部门在此开设服务窗口。虽然将窗口集合在一处,但办事群众不仅需要重复提交材料,而格式要求上也不尽相同。
要打通这种“信息孤岛”,不仅要统一信息服务格式,还要将所有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但一个窗口对应多个部门的工作格局,意味着这项工作需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成本巨大。
转机出现在2017年初,绵阳起草建设服务型政府行动方案。这份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首例。其背后深意是,绵阳将改善软环境提升到新高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仅关系到区域综合竞争力,更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经过半年酝酿,2017年9月,《绵阳市建设服务型政府行动方案》出台,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还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特别加分考核的项目。
如今,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数量大幅削减——将过去以部门职能设置窗口改为以申请人的需求进行主题分类,分为社会事务、投资建设项目、市场准入等6个板块。群众办事不再需要频繁咨询,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在此基础上,5月2日,绵阳率先实现了省一体化平台下行政权力事项的“一号一窗一网”,统一了信息格式,数据后台共享,也为“最多跑一次”创造了可能。
“系统思维”破除条块分割
近年来,一大批投资超百亿元的产业项目落户绵阳,这也对后续政务服务提出挑战。
一个产业项目前期涉及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传统做法是线性推进:办理完前一项,再启动下一项。绵阳推出重点招商项目“服务绿卡”,并联审批的方法同步推进,综合效率提升可达50%以上。“秘诀是系统思维,我们不再从具体部门视角来看待单项审批,而是从投资项目整体出发,由熟悉项目的服务专员与多个部门协调,共同推进项目进度。”绵阳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人说。
施行该制度一年来,绵阳已为50个持卡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150余次,办件提速54%。
政务服务人手有限,提速提效的趋势是“智慧化”。5月,绵阳在全省率先启动大数据服务,通过分析数据,梳理出制约效率提升的“痛点”,未来可以启动相应的优化。同时,通过大数据采集提升服务的智慧化程度。如群众提交了住房交易申请后,平台将会为后续的迁户口、办理公积金贷款等申请进行预处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净周兰兰记者赵利宾)近日,在庭审中得知女儿被妥善安置后,被告人王某顿时泪如雨下,连声感谢法官为其付出的一切,表示要...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