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意象的当代重构 谢云散文创作论
□孔明玉(绵阳)
倘若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整个绵阳散文创作为理论观察对象,谢云绝对是一个我们无法绕过的散文作家之一。在那个文学从高山之巅快速坠落下来,并且慢慢地滑向平静乃至有些寂然的年代,谢云反倒以一种超强的坚韧毅力潜行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之路上,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中华散文》《散文》等专业性散文杂志上常常出现,同时也在诸多综合性文学期刊或是各种报纸副刊上频频亮相,最终结集出版了他的散文集《背在背上的井》。
谢云的散文艺术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相当广泛,其思想内涵和美学内蕴也是较为丰赡的,试图将它们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归类,应当说具有较大的难度,也不一定很科学。但在深入解读和理性分析后又不难发现,他的散文创作其实存在着一个最重要也最为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致力于对乡土散文的艺术展阔,和对于乡土意象的当代重构。鸟瞰中国乡土散文创作,它的整个发展历史可谓是非常悠久的,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抵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同时也在艺术审美方面凸显出了应有的高度,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和不言而喻的,那些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名家及其他们的经典散文著述,便是一种最好的力证。一个地方意义的作家怎样才能对这些历代名家的创作经验和优秀传统进行卓有成效的借鉴,并显示出一定意义的突破和某种程度的创新,这确实存在着不大不小的难度。谢云在其散文创作中的具体做法,既显得非常艺术又富于一定深意,就是不断地开掘与发现、提纯与重构新的乡土意象,通过对这些新意象的书写来无限地深化乡土散文的当代美学内涵。
《背在背上的井》是谢云一篇散文的标题,也是他给自己的散文集所取的书名。从谢云的这种刻意而为之中,足见这篇散文在他心中的份量。如果从散文艺术的审美角度来考量,谢云创作这篇散文的目的,就在于对井的意象内涵进行当代美学意义的发掘和重构,以此表达镌刻于他心中的那份深重的乡土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井,其实已然成为谢云乡土散文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意象。在人类饮用自来水的时代尚未开启之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绝大多数人都是以对井水的汲取和饮用,来保存自己的生命、延续自己的生活、展开自己的人生,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个时代人的生存中的重要意象,或者说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的一种象征。作为作家的谢云自然不乏这样的认知,所以在他看来,井就是人类的血流之源。正是因为有了井的存在,那一片片干涸开裂的土地才能获取滋养和润泽,那一株株喂养生命的庄稼才得以茁壮的生长,那一座座散发出浓浓亲情的家园才拥持了一种生存之根。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之旅而言,他或她的灵魂里只有背负了这样的井,才能最终寻觅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或文化归宿。从中可以十分清楚地见知,谢云在这篇散文里为读者诉诸的井,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那种可以取水为生的形而下的井,而是一种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形而上的井,充满哲学的蕴意。
谢云乡土散文中的第二个重要审美意象是麦地或者稻田。对于任何一个置身当代社会的人而言,只要稍稍具备乡土文化知识,便不会陌生麦地或者稻田这样的存在物象,也自然能够明白它们之于人类乡土世界存在的重要意义。把麦地或者稻田视为文学观照的对象,使之不断演进成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意象,这无疑是一种古已有之和中外兼具的艺术表达方式。正是有鉴于此,谢云在他的散文《拾穗的孩子》中对于这个审美意象进行当代书写时,则表现出了在艺术视角上的新颖:以一个亲历了生存困苦的拾穗少年的视角来感知麦地或者稻田。或许是因为文中的这个拾穗少年,既是作者对于曾经的自己的一种指称,同时又是对众多有相似经历的他者的复合能指,所以从这篇散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显得尤为深挚,笔触也格外地沉重。一个生活在饥饿与贫寒交加岁月的农家少年,之所以会像虔诚的朝圣者一般将自己的一双稚嫩小手不停地伸向麦地或稻田,之所以会别无选择地成为一个拾穗的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明白了一个生命最古老又最永恒的欲望,更在于他深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道理:只有积极劳动的生命付出,才可能彻底地摆脱饥饿与贫寒。由是可见,谢云在他的这篇散文里,既写出了个人的心灵史,又写出了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的生存史和情感史。从审美的角度看,谢云这种关于麦地或者稻田的意象刻画,其实是对过往散文表述的美学提升。
炊烟是谢云乡土散文中的另一个重要审美意象。在一般人的生存感知和生命经验里,炊烟不过是一种显示出了生活正在的现实意象,抑或是代表了一个乡土生命对于家园的情感寄望。作为作家的谢云自然不乏这样的生存感知和生命经验,但他更为重视基于艺术情感和审美向度的表达。因而在他的审美感知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看似乡村生活里的一种普通景象或者一个平凡细节,但隐藏在炊烟背后的那些蹁跹往事,特别是母亲曾给予自己的无以数计的关爱,令他无不感怀和充满眷顾。于是他在散文《炊烟中的守望》的写作中便纵笔开去,既写出了炊烟之于一个人的内心感怀,又道出了炊烟之于一个人的灵魂触动,也更充满深情地刻画出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真诚的中国母亲形象。从这些流溢出浓郁情性的散文话语里,我们不难看出谢云欲意表达的真实目的,借助于对炊烟意象的审美描述来刻画母亲形象的光辉,来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那份深沉的感恩。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升华了炊烟意象的内涵。
综合而理性地考量谢云的散文创作,他以散文艺术的方式对中国当代乡土意象进行审美维度的建构,不仅充分彰显出艺术探索的精神力量,而且深沉地寄寓了浓郁的乡土情怀,这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对于地域性散文创作朝着更高水平的目标迈进,更富有特殊的召唤意义。从这样的角度讲,谢云的散文创作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他的某些作品暴露出较重的雕琢痕迹,失之于文本内在的自然流畅,这又是需要警觉的。(作者系绵阳师院副教授、青年评论家)
新闻推荐
城管现场查看位于中央广场停车场入口处的组合空调外机本报讯(记者彭雪文/图)近段时间,市长热线12345不时接到市民关于涪城区...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