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群众文化的一面旗帜

绵阳日报 2018-05-27 06:54 大字

颁奖现场

绵阳市第十七届迎春诗会颁奖仪式暨创作座谈会23日在天青苑举行。获奖诗人齐聚一堂,收获荣誉的同时,共同抒发诗歌情怀。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绵阳市迎春诗会不断发展,发现、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和诗歌写作者,成为了绵阳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30位作者获迎春诗会奖

“修到梅花气自恭,吾华最重旧家风。百工技艺增回想,万里欢歌颂大同……”在绵阳市第十七届迎春诗会上,王敦以一首《咏家风一律》获得了一等奖。据了解,绵阳市第十七届迎春诗会以“传承根脉·书写家风”为主题,以诗歌的形式关注时代变化,传承优良传统家风,传播新时代新家风。今年1月启动征稿以来,共征集到了省内外上百名诗歌作者的应征作品近200首(组)。

经过专家们的严格评审,最终产生各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其中,王敦的《咏家风一律》和谢云的《祖传的火焰》(组诗)获一等奖,任俊的《几字家训,皆是风中追忆》(组诗)、陈邦林的《我把家的温情,储满诗行》、张文彦的《家风》等5首(组)作品获二等奖,严清的《师爷的药铺》、石吉庆的《记忆里存放着那些温暖的名字》(组诗)、蒋志的《清明故乡行》等8首(组)获三等奖,另有15首(组)诗歌作品获优秀奖。

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诗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参与应征的作者涵盖各行各业,有长期坚持的写作者,也有诗歌新人,除了有绵阳诗人参与外,还有来自山东、陕西、新疆等地的作者,在30位获奖的作者中,就有5位来自绵阳以外的地方。

“诗歌的魅力还在”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一等奖获得者王敦表示,希望通过迎春诗会这个平台,为繁荣绵阳诗歌创作而继续努力。

在本次迎春诗会,石吉庆获得三等奖。迎春诗会对于他来说已是一位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早在1993年,他就在第八届迎春诗会上获奖。此后每一年的诗会他都会参加。“我一直坚持诗歌写作,这么多年下来,是迎春诗会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通过这个群体认识了很多老朋友和年轻人,很庆幸通过诗会结识了绵阳诗坛这些优秀的人。”石吉庆认为,绵阳是一个诗歌之城,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迎春诗会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他相信绵阳诗人和绵阳诗坛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颁奖现场,绵阳作家郁小萍以自己和家人的亲身经历,与到会的获奖诗人、嘉宾分享她的“家风传承”故事。“根脉不能改变,家风可以传承,很欣慰欣喜地看到迎春诗会上参赛者的佳作,写出了各自的家风故事。”长期的文学编辑工作让郁小萍与不少写作者结下深厚友谊。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以及一些“新鲜出炉”的获奖者,她忍不住感慨,“诗歌的魅力还在!”

绵阳群众文学的亮点

据了解,“绵阳首届迎春诗会”在1986年举行。300多名诗歌作者踊跃参加,征集作品近千首,影响巨大。此后迎春诗会每年都举行,吸引了大量的作家和诗词爱好者参与。

绵阳迎春诗会培养了大批诗歌新人,这些作者来自全市各地的各个行业,一大批诗人通过迎春诗会被更多的人熟识。1994年第九届迎春诗会举办之后停办。2011年春节前,绵阳市迎春诗会再次与广大诗歌爱好者见面。

如今,重新恢复后的迎春诗会走过了8个年头,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影响,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的一个诗歌文化活动品牌。迎春诗会充满活力,每一届都会有不同主题,吸引着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成为不可或缺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诗人雨田近年来一直担任迎春诗会的评委。他说,每年都会看到不同的参与者,有固定的老朋友,也有新人不断加入,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他认为绵阳市迎春诗会举办以来,激发出了诗歌写作者的诗歌梦想与激情,激活了绵阳诗坛,已经成为绵阳群众文学的亮点,绵阳市迎春诗会当之无愧地树起了绵阳群众文化的旗帜。

新闻推荐

绵阳市第十七届迎春诗会昨日颁奖 传承根脉书写家风

本报讯(记者张登军)昨(23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绵阳市第十七届迎春诗会在铁牛街社区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颁奖...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