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妈妈吟诵团:一曲吟诵传古今

绵阳日报 2018-05-20 07:28 大字

妈妈吟诵团正在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近日,市吟诵学会吟诵团正在富乐山进行日常练习。书声琅琅,浅吟低唱,在风景秀美的富乐山之巅,刘禹锡的《陋室铭》在山林间回荡。千古流传的诗词被团员们吟诵,重新生动演绎,诗情悠远,文意动人。

□本报记者郑金容任露潇文/图

“我们今年7、8月份受邀去山东参加全国性的吟诵比赛,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去参赛,展示绵阳吟诵团的风采,现在团员们都在抓紧训练了。”市吟诵学会吟诵团团长梅雅茹告诉记者说,去年在“2017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全国总决赛”中,绵阳市吟诵学会吟诵团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因为成绩优异,吟诵团今年早早就收到参赛邀请,这也说明绵阳吟诵团得到了专业认可。

记者看到,在富乐山上,吟诵团成员们穿着统一的青花传统服饰,精神饱满地吟诵诗词,她们不仅领悟古诗词深刻内涵,还一字一句地琢磨体会字词音韵,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吟诵曲调。团员们的声音在富乐山的青山绿水间久久飘荡,引来无数人的驻足停留观看。“第一次听到用这种方式来唱古诗词,很震撼,通过听她们唱,我才知道这是吟诵,是古代人的读书方法。”市民王先生说。

市吟诵学会吟诵团创建于2015年,起意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王传闻,欲通过吟诵团作为载体来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吟诵。团队成立初,只有寥寥数人,经过不断发展,到今天团队已经有近百人。因为成员均为年龄在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也被大家称为“妈妈吟诵团”。这些个妈妈们组成的吟诵团正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传承着吟诵文化。

吟诵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读书方法,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是学习古代诗词文赋必配的一把金钥匙。吟诵看似简单,形似歌唱,但却截然不同于歌唱。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必须要遵从一定的吟诵规则,因此吟诵也需要不断练习。

“最初我们到处‘打游击战\’,去成员家里、去学校、去广场练习,还在网上组建了‘吟诵团微信群\’,共同学习吟诵诗词曲调和相关理论知识,并鼓励团员们在网上做发声提问、线下多做练习,以此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梅雅茹说。

为了保障团队的日常学习和排练需要,2017年9月市图书馆正式挂牌成为吟诵交流推广基地。从此每周二下午,团员们都会准时集合在图书馆学习室,学习排练,成为图书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如今“妈妈吟诵团”大多数成员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吟诵理论和多种吟诵曲调,熟练吟唱的古诗词文赋有:《蜀道难》、《诗经·卫风·木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秋浦歌》、《钗头凤·红酥手》、《浪淘沙·把酒祝东风》等。成员郝祁香告诉记者,她们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吟诵艺术而加入吟诵团的,“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努力去传承这一文化,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知道老祖宗的读书方法,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男子偷拍孕妇 被发现遭拘留

本报讯(蒋伟孙虎记者刘晏男陈冬冬)17日上午,家住高新区的市民高女士到隔壁邻居家参观装修时,被一名装修工人偷拍裙底,高女士随...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