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一元爱心协会探索公益组织助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方式—— 流动儿童之家 给孩子们稳稳的幸福
“园艺家园”开园仪式
“流动儿童之家·园艺家园”在园艺小学正式启动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农村户口,但可能从未在家乡生活过;他们在城市里长大,但对城市可能从未有过归属感。
他们,就是流动儿童。
随着城市发展,流动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孕育出了这个庞大而独特的教育群体,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日益凸现。
4月18日,绵阳市一元爱心协会“流动儿童之家·园艺家园”在园艺小学正式启动,希望通过探索公益服务流动儿童新路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杨佳文/图
一种关注聚焦流动儿童成长
绵阳市涪城区园艺小学,地处涪城区、高新区城乡接合部,全校有学生912人,其中流动儿童达600余人,占学校总学生数的70%。
绵阳一元爱心协会“流动儿童之家”项目负责人姚璐介绍,去年,协会工作人员对园艺小学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是从事小商小贩或服务行业,往往工作到很晚,以至于没有时间接孩子放学,每天学校都有近100名孩子滞留,不能按时回家。
今年三月,她又从学校二、三、四年级中挑选出三个班级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设置的:“孩子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年轻的父母很多选择的答案是学校教育,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反而选择的是家庭教育。
还有一个问题也令她格外关注:“你们还需要哪个方面的帮助?”很多家长的回答是:“希望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园艺小学的老师向姚璐表示,班上的很多流动儿童都有静不下心、面对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的情况。五年级的小浩是令姚璐印象深刻的一个。
小浩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令很多志愿者都感到头痛。在开园仪式前,姚璐需要找个学生代表上台演讲,小浩积极报名了。小浩平时跟姚璐说话,都是一口“川普”,姚璐告诉他,他的口音不适合演讲。小浩却说,“老师,我正经起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拿到演讲稿,小浩果然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朗读了出来。姚璐告诉他,只要接下来的一周他改掉调皮捣蛋的问题,会考虑让他上台演讲。接下来的一周,小浩如约做到了。
小浩的事例,也给了姚璐更多的思考。
相较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表现欲望比较强,对自我的认知更明确,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肯定,“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对城市没有什么归属感,有的甚至因为经常随父母搬迁,朋友很少。”
一种改变用善与爱陪伴前行
3月26日,“园艺之家”的“四点半课堂”启动,“四点半课堂”为周一到周四,主要针对每天下午滞留在学校的孩子,辅导他们做作业,并举行一些课外兴趣活动。
四年级的小轩也是“四点半课堂”的成员之一。今年清明节前夕,姚璐曾问小轩,“清明节要放假,惊喜吗?”结果小轩说,她一点都不惊喜。因为如果放假,她就要帮爸爸妈妈卖菜。
做蔬菜生意的父母像是这座城市的牧羊人,小轩也跟着他们屡次搬家。现在,小轩每天早上6:30起床,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每天下午自己坐车回家。但她理解父母的不易,“父母起早贪黑也是为了家庭更好。”
姚璐表示,改变流动儿童困境还需多方发力。其实,目前绵阳部分社区也在积极实施“流动儿童之家”项目,“我们的特色在于方便组织管理以及服务对象相对固定。”
绵阳市一元爱心协会希望“流动儿童之家”这个项目,积极探索公益机构的作用,帮助流动儿童克服心理危机,融入城市,让他们感知这座城市对他们的包容接纳和爱,从而让父母打工地成为自己快乐成长的第二故乡。
园艺小学是一座国学氛围浓厚的学校,以此为基础,项目设“少年国学堂”,以国学教育为契机,改善流动儿童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感恩;开设“家长学堂”,改善家庭关系,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开设“四点半学堂”,为教师分担因流动儿童无人接送滞留学校造成的工作压力。
此外,项目还设有“快乐小分队”,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的城市我的家”活动,帮助孩子了解绵阳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今年‘五一\’之后,‘少年国学堂\’‘快乐小分队\’和‘我的城市我的家\’将正式启动。”姚璐说。
这是个美好的季节,因为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新闻推荐
旧书不厌读缪贞谊治印□马睿(绵阳)从5岁开始识字,一晃我已经和书籍打了30多年的交道,读过的字数,可能要用亿来计算吧。朋友曾经问我: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30多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4本书是:《新华字典》(商务...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