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绘制市区应急避难场所电子地图
当重大灾害突然来临时,市民最快可到哪些地方去避难避险?在今年初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周时光提交的《关于加强绵阳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建设并向民众公开的建议》提案,建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立绵阳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其功能与分布,让大家知晓。在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突发时,人们能够到最近的避难场所避险。
市民政局在这份提案的办理回复中表示,目前绵阳市已建应急避难场所350余处,可容纳100余万人,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保障。
■记者范萌
/提案建议/绘制市区应急避难场所电子地图
这份提案认为,应急避难场所是经规划、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安全保护设施,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灾害性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状态下,紧急疏散、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的场所。绵阳市历来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保障和加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把绵阳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建设,将原有的公园、广场、绿地、空地、体育场馆及学校等划定为或改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并新建了一批可作应急避难场所的学校、展馆、人防工程节点、公园等。
但是,绵阳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分布和功能等情况尚未见到政府相关方面的权威发布,在有关政府官网上也看不到相关信息以及绵阳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电子地图。
这份提案建议:由应急避难场所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绵阳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调查,对市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名称、位置、总面积、应急避难有效面积、可容纳人数,建筑建设类型、设施设备配套情况、业主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使用与管理现状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形成市区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
此外,对市区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及缺口、设施设备的配套是否完善或合规、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并绘制市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电子地图,包括市级、区级、社区级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和应急疏散通道指示图。在市政府和有关灾害应急主管部门的政务网上公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电子地图和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情况说明,并实时进行数据信息的更新,供广大民众使用。
/提案办理/避难场所电子地图正在绘制将向市民公开
作为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的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在这份提案办理回复中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通过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利用绵阳市公园、学校、广场、体育场馆等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加大建设投入,已初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较齐全的避难场所。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范围内共建立应急避难场所352处,可容100余万人应急避难。
从避难场所建立伊始,市民政局建立了涵盖全市范围的避难场所信息统计台账,从场所名称、地址、面积、容纳人数、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等方面对已建成的避难场所做了详细登记。同时,市民政局还将不定期对已建成的避难场所进行抽查,如发现问题会及时与场所主管部门衔接,要求管理单位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在灾害发生时避难场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全面提升绵阳市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综合指挥体系能力,市民政局正在对绵阳市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综合指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此次升级改造将会集成全市所有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电子地图,该工作完成后将适时向社会公布供广大市民参阅使用。
与此同时,根据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市民政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着手就全市特别是城区的避难场所的分布进行调研,按照平灾结合、分布合理、设施完善的原则,科学谋划、统一布局加快完善绵阳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绵阳市还在每年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周,以现场讲解、网络宣传、微信宣传等方式对市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应急避难知识宣传,各县市区政府、民政部门还会在汛期组织群众进行应急避难演练,提升大家应急避难能力。
新闻推荐
全覆盖 零容忍 市城建监察支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本报讯(记者赵烨)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为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市住建局城建监察支队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和施工现场...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