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游仙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畅通基层法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法律服务“连心桥”贴心省心顺民心

绵阳日报 2017-11-16 06:47 大字

□本报记者杜畅

作为保护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公民,游仙区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基层法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服务网“一站式”便捷法律服务惠民生

“我家亲戚去年不幸遭遇车祸,东借西凑花了10多万元才抢救回来,肇事者只付了几千元就跑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今年初,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忠兴镇一群众的求助。工作人员初步审核后,发现其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遂按照“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的工作格局,立即指派当地忠兴法律服务所展开调查。通过法院判决,受害人张某某获得赔偿80.29万元及本年和以后每年的护理费,一桩交通事故索赔诉求得以圆满解决。

为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帮助他们享受到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游仙区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布局完善了“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

游仙区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调解受理、外来企业投诉等接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满足群众“一个门进来,多窗口接待,一站式办理”,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便捷法律服务。全区建立健全了25个乡(镇)、街道及工、青、妇、残、民宗局、法院、人社等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访调援”一站式工作机制。

该区整合政务服务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区网格办等资源,搭建“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帮扶救济”三个平台,并指导平台建设和运转,将区、乡、村三级实体平台串成一条线,相互协作。截至11月,平台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6件,人民调解1101件,无偿介绍法律服务机构137人次,走访企业813家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4294余人次。

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游仙还建立了281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落实法律援助联系人、公开咨询电话、印制“遇事找法事事通”手册等,让老百姓能在需要之时就近找到法律援助服务。

完善调解体系“全覆盖无盲区”解民忧

前不久,魏城司法所所长陈邦福接到一个电话:该镇一房产施工场地上,十多名工人把施工方堵在工地上索要工钱。陈邦福立刻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稳定住局势,待双方冷静后,分别与双方进行了交流。

经多方调查取证,围住施工方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向施工方供货的材料商,冒用索要农民工工资的名义索要工程材料款。陈邦福

又分别了解了施工方和材料商的困难,组织双方面对面交流沟通,相互理解难处。最后经过协商约定了施工方向材料商支付材料款的时间和方式。

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的陈邦福,是游仙众多优秀基层调解员之一。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43个,人民调解员1821名。他们不分节假日,风雨无阻,为守卫群众和谐安宁全力以赴。

游仙区司法局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势作用,着力化解影响村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区司法局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了制度健全、设施齐备、程序规范的矛盾调解室,并安排区法律援助中心专职律师长期联系帮扶,就涉及农民工维权、土地流转、婚姻家庭关系、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帮助。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和各类人民调解组织采取集中排查、定期排查、分块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延伸触角,多方对接,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网格化大排查工作格局。

游仙区司法局广泛开展“人民调解进农家”活动,组织全区司法行政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定期深入乡镇农户家中,面对面了解和摸排农户面临的困难及遇到的纠纷。今年1至10月,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505件,成功化解1487件,调解成功率98.8%。

新闻推荐

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项目技术培训会在绵召开

本报讯(记者李锦辉)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项目技术培训会日前在绵阳市召开,对前一阶段环境信息化省市县三级统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小结,并就下一步试点市和所属县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据了解...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