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棉镇厚植“耕读传家”文化土壤—— 耕读文化带出好家风
耕读文化带出好家风
本报讯(冯瑞记者蒋琳琳)近日,在游仙区梓棉五粮春小学开展的“家风家训进校园”主题开学典礼上,400余名师生诵读自家的家风家训,参观了“耕读传家”民俗馆,开展了以“承家风、立家训、知荣耻、学做人”主题班会,并开展了中高年级学生家风家训主题征文活动。
如此内容丰富的家风家训活动为何能在一个乡村学校搞得风生水起?这得益于梓棉镇厚植“耕读传家”系列文化活动土壤,更得益于梓棉镇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和近年来党委政府的深度挖掘和积极引导。
梓棉镇享有“焜耀巴西”“才宿震蜀”之美誉、有位列“绵阳六大书院”之一的鹤鸣书院。该书院建于清同治6年,始称“白鹤庙”,又称“翰林院”,据说该书院当年名噪一时,引得蜀中学子争相就读。从那时起,建在田间地头的鹤鸣书院就滋养了这方水土“耕读传家”的传统,也渐渐形成了“耕读文化之乡”。每年春天,这里都会举行耕读典礼,进行“春耕祭祀”。
今年,游仙区举办的首届耕读传家民俗文化节就选址在梓棉镇。活动当天,上万游客慕名赶到“耕读文化之乡”,与当地群众一起忆民俗耕读文化、感鹤鸣书院历史。
梓棉镇还有300余年历史的魏氏宗祠,魏氏家族的宗亲们每年清明和春节都会组织系列活动,家族子孙在长者的带领下,诵读祖辈留下的训诫,鼓舞并教育着每一位在场的魏氏子孙。近年来又修建了家风家训示范点和孝德文化墙,先后开展了系列传统文化复兴活动,在重现先祖“耕读传家”家训的同时,也唤醒了游客的农耕记忆。
为弘扬传承好家风,梓棉镇深度挖掘“耕读文化”,积极引导群众“耕读传家”。今年以来,梓棉镇党委把建设好家风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常修课,编印了《家规家风和村规民约教育读本》,组织全镇机关党员干部携家人到耕读传家民俗馆参观学习,多层面、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孝悌清廉的“梓棉印记”,提升廉政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加强全乡政风行风建设,突出树立典型、学习先进经验,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影响力,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以好的家风带动好政风好民风。
同时,该镇还启动了信义民俗文化建设,并建成了梓棉耕读传家民俗馆,对群众免费开放。此外,湖广村的家风家训示范村落也正在积极打造,浓厚的耕读传家氛围日渐浓厚,耕读文化也日渐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
在湖广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背着祖婆结婚”的故事:今年104岁高龄的唐兴贞老人早年领养了一个儿子,近年来,她的养子、儿媳和孙子都相继病故,只剩下了唐老太和孙媳妇张丽琼相依为命。同村的刘仕明想迎娶张丽琼,张丽琼只有一个要求:“娶可以,但是婆婆必须跟我在一起。”在今年年初举办的游仙区首届耕读传家民俗文化节上,这个故事就被搬上了“耕读传家”系列文化活动舞台,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如今,在游仙区梓棉镇,像张丽琼这样的故事已深深融入了当地耕读文化,成为温暖的“梓棉印记”。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纪委畅通举报渠道,在开展“清风进万家·整治微腐败”专项活动中,把包含有驻村(社区)纪检干部的姓名、照片和手机号码,以及举报“微腐败”的4大类9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等内容,制作成公...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