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镇上的守梦人

绵阳晚报 2017-07-30 11:17 大字

何小蓉(高新区)

盛夏清晨的古镇犹如优雅的贵夫人,慵懒的似刚从睡梦中醒来,缕缕阳光透过炊烟穿过树枝间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满大地,街道两边古色古香的青瓦上燕子和麻雀还在私语,斑驳的雕花门窗唯美地展示着岁月走过的时光,屋檐下摇曳的红色灯笼扭捏娇羞地笑迎八方来客。来吧!这就是祥和安静的江油青林口古镇。

青林口古镇有名,可这里有支百年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戏,更加有名!高抬戏就是在特制高桌中心的铁杆上、下各站一个10-12岁左右的小孩,扮演以二人对子戏为主,并用刀、枪、剑、戟、锤、斧、瓜果等道具作为掩饰来设计一些惊险场景,比如戏曲《桂英打雁》,这里的穆桂英就是站在下面孟良的宣化斧上;又如《蒋世隆抢伞》,这出戏女主角是扮三寸金莲以金鸡独立姿势踩在刀、枪、戟上。看上去非常惊险、扣人心弦,这就是青林口高抬戏的玄妙之处。近代创新的“李太白”“白蛇传”“桃花仙子”等优秀剧目更是精彩。

聂建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抬戏第七代传承人,一个愿意留下来陪着古镇慢慢变老的人,一个怀揣梦想坚守初心的人!

他,中等个、留着小平头,四十开外,偏黑,黝黑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额头上有好几道深深浅浅的皱纹。话语不多,跟他聊天除了讲高抬戏,其他容易冷场,而讲到高抬戏则能从古谈到今,语速不紧不慢很有条理。

聂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往上数已经有几百年了,是地道的本地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重新启动一年一度的文昌会。二月初一的文昌会肯定离不开走高抬戏和唱川戏。聂建璋的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是川剧的爱好者和表演者,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艺人。由于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聂建璋对高抬戏和绘画特别痴迷,九岁时就成为高抬戏里的一名小演员。每次高抬戏的前期准备和表演,父亲都带着他参与。儿时起,他就得父亲口传心授,得到高抬戏的捆扎真传,也就从小爱上了高抬戏。

聂建璋讲到他以之为傲的高抬戏,说到高兴处,眨巴一下大眼睛,忽儿眉间一挑,黝黑的脸上丝丝皱纹欢乐地跳着舞。言语间充满了对高抬戏有过的辉煌而自豪,亦为之经历的坎坷而唏嘘。

“身边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的还买了新房子,为此我也纠结过。我们演出一般只有四十元一天,而且这种演出又不是天天有。有人笑我傻,都不知道出去挣大钱,想到这些也感觉对不起家人。特别是那年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我必须跟着队伍去广东表演,还得面带笑容。一直以来想到母亲就心中有愧!至于说到是否后悔,这个还真没有。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就做好一件事,爱一个人,守好一个家。至于说放弃,有生之年是不会的,当初在老一辈人面前承诺过要把高抬戏传承下去和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背后尤为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执着和坚守。不能让祖先留下的瑰宝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就算过得清贫点又何妨?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今,更不能出远门打工了。青林口高抬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们经常受邀到外地参加活动。比如,2006年广东番禹民间艺术节首届抬阁非遗传承文化艺术节我们拿到山花奖、2011年参加绵阳春节团拜会、2015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说起高抬戏这些年的成绩,聂建璋如数家珍,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几个小时的交谈下来,感觉他好像一个老式铁壳暖水瓶,外表冷冰冰,内里阵阵滚烫。看到他在市里农民绘画展上的得奖作品,不免有些为之惋惜,如果不是高抬戏,他会不会是一位画家呢?如果也就是如果……我打心里佩服他。多好啊!一生做好一件事,爱一个人,守住一个家。真羡慕他能找到真正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东西,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让人向往的生活,能在繁华迷眼中过得精彩,不忘初心。

此时,仿佛耳边又响起阵阵锣鼓声,那拥挤的街上人头攒动、翘首以盼的场景出现了……说声谢谢,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在这个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对非物质文化冲击的时代,是你们为我们保留和重现了儿时的梦。

新闻推荐

第五届科博会进入倒计时 突出军民融合特色 将举办30余项活动

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进入倒计时。记者近日从第五届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了解到,在组委会和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第五届科博会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包括Intel、3M...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